漁米香創新創業團隊是稻漁生態發展模式的推廣團隊,充分依托廣東海洋大學的科研力量,與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榮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構建稻漁生態種養模式聯盟,推廣生態種養模式,為實現中國人飯碗食物優質化貢獻力量。團隊發展采用“創業團隊+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農戶”五位一體特色經營模式、上下游一體化的垂直業務模式和稻漁共生生態農業發展模式,致力于開發優質、生態水產品、米、茶等高檔綠色農產品,并逐步擴大優質生態農(水)的種類,逐步構建魚(種)苗、飼料、種養、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采用標準化生產、規范化操作、系列化加工、科技化支撐、國際化質控、品牌化營銷和全球化運營體系,全力打造“漁米香”品牌,助力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
團隊通過多年實踐經驗前期調研發現,融水和連南當地存在一系列痛點問題,首先是“合作社+農戶”助農機制不健全,整體拉動能力弱。傳統模式下的生產、加工、銷售在一定程度上阻斷了信息的傳送,農民的收入增長較大程度上依賴的還是城市的產業支撐,“合作社+農戶”這一助農機制由于自身的弊端無法帶領農戶走上致富之路,實現產業助農。第二,漁產品的銷售結構單一,產業帶動能力不強。由于交通不便、保鮮技術落后等原因,農民只能就近銷售金邊鯉活魚,無法完全打開金邊鯉的銷售市場。第三,宣傳不足,農民“抱著金飯碗沒飯吃”。雖然融水大苗山金邊禾花鯉獲得“中國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稱號,并獲得有機認證,但是由于宣傳力度的嚴重不足,優質融水金邊鯉等漁產品還養在深閨無人認識,有資源無市場,有產品無銷量。第四,有特色,無品牌。長期以來,優質融水金邊鯉漁產品一直做不大,總停留在自產自銷的狀態中,無法進行大規模統一加工和營銷,更沒有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
漁米香項目以稻漁共生系統模式下養殖的融水縣金邊禾花鯉、連南縣稻田魚和稻魚共生米為產品研發基礎,在融水金邊鯉、連州稻田魚和稻田共生米這類天然優質的初級產品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通過現代化的食品加工技術,開發生產各類魚、米和魚米結合精深加工產品,從而解決產品滯銷的問題,實現產品助農、助推農村振興的重擔。例如具有地方特色、種類豐富、營養美味的方便食品;針對魚米原料特點進行針對性研發,推出的健康、便捷、美味的預制菜產品。除此之外,漁米香項目還特別結合了現代化3D 打印技術,能夠滿足不同群體對營養、口感、外觀的需求,研發出具有高營養價值和功能價值的個性化定制魚糜產品。
在此次品牌實踐中,漁米香團隊在稻漁共生生態發展模式的基礎上,繼續探索漁米香品牌建設新的發展經驗,通過在恒興水產、國聯水產公司的實踐調研,學習稻漁特色風味預制菜進一步的加工方法,了解烤魚系列預制菜發展現狀,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更細致的參觀了預制菜加工端的生產工作,以此更好地建設漁米香品牌項目、助力鄉村振興。為此,團隊在產品方面采用特色風味預制菜加工方法,運用固氮技術、3D打印蝦肉糜技術等,對稻漁共生養殖模式下的稻田魚米精深加工,打造具有特色的稻漁風味預制菜產品與科學賦能的功能性產品,本項目的產品加工技術具有獨創性與不可替代性,后期計劃將特色風味預制菜加工技術、3D打印蝦肉糜技術授權給其他企業或者合作伙伴,并提供相應技術指導與服務,以獲得經濟效益。同時項目將完善預制菜產品的冷凍儲藏設備,拉長產品保質期,采用最先進的冷鏈物流配送,保證產品的新鮮度,降低損耗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5G技術的躍升,互聯網銷售平臺對產品影響日益增加,本項目采用“產品直銷+線下銷售+開展合作銷售+小程序銷售+5G直播帶貨”的組合拳,通過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B端為主的銷售,促進銷售量增加,逐步擴大銷售市場。同時打造漁米香特色品牌,面向大型企業進行招商售賣,以此來創造商業價值。
打造稻漁特色預制菜產品,建設特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漁米香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