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成員合照)
“海洋牧場”是指在一定區域內采用規模化養殖與系統化管理體制,將人工培育的海洋生物聚集起來,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繁殖、放養。由于建設海洋牧場有利于沿海珊瑚礁、海藻床生態系統的恢復,故其被稱為保護美麗的“藍色糧倉”。
為探索海洋牧場的發展模式對海南省海洋生態保護的積極作用,調研團來到了海南省萬寧市山根鎮排溪村,在這里,有一所在陸地上的“海洋牧場”。顧名思義,陸基“海洋牧場”就是將海洋牧場的管理模式“搬”到了陸地上,在陸地上構建一種模擬海洋的小型生態系統,而這樣的生態系統可較方便、集中地進行海洋生物的養殖繁育。山根鎮海洋牧場重點培育繁育的物種是海南本地的珊瑚蟲、硨磲與熱帶魚。這些物種的繁育與放流可以保護珍稀物種,修復海洋生態,其生態價值不言而喻。
調研團隊員經由山根鎮鎮長盧裕東等當地領導帶領參觀海洋牧場。隊員們首先參觀了一處規模龐大的生態缸展區,缸里布滿各種爭奇斗艷的珊瑚,隨波搖曳的海藻。海藻的主要種類為海葡萄,它們的球狀小枝形如葡萄,大小如魚籽,密密麻麻地綴在纖長的直立枝上。除此之外,缸里還有各種各樣的靈動優美的海洋動物:二十多種形態各異的小丑魚、自由暢行的藍色雀鯛、慵懶慢游的刺尾魚等,讓人大飽眼福,百看不厭。

(生態缸內一幅美麗和諧的景象)

(隊員們觀察缸內生物并聽工作人員講解)

(人工培育的大顆硨磲)

(具有美麗花紋的肉質葉形軟珊瑚)

(隊員們在討論相關內容)
隨后,隊員們又參觀了海洋牧場的水處理系統。牧場內水處理系統設施完善,設計也別出心裁。大功率水泵將廢水抽取到一片長有大量海藻的水池,經由海藻吸收凈化水中的污染物,接著這些廢水將會進入富含大量分解者(微生物)的水池內,以最原生態的方式將水處理干凈,減少了化學藥物的使用,最大程度地防止了水污染。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得到保障,使得牧場內呈現一派綠色和諧的氛圍。

(隊員們近距離觀察海藻污水處理系統)
海洋牧場的員工對正在成長發育的幼年珊瑚關愛有加,像照顧自己孩子一般照顧它們。溫度、鹽度、光照,全方位精準把控;專業、細致、耐心,多角度時時護航。參觀完一個個精致的培育箱,再了解到工作人員的日常,實踐隊隊員們都紛紛感嘆這項工作的辛苦以及當前成果的來之不易。
盧鎮長向我們介紹稱,這里重點培養珊瑚、海藻以及珍稀物種硨磲。培養成熟的珊瑚與海藻,將用于海南省正在進行的珊瑚礁與海藻床生態系統的恢復工作。把珊瑚與海藻重新“種”回大海里,恢復當地的近海生態系統。同時一部分硨磲也將放歸珊瑚礁,促進其自然種群的恢復。現今,該陸地海洋牧場團隊已經參與多次生態系統修復活動,他們培養的珊瑚等物種,正在一批一批地回歸大海的懷抱。

(在培養箱內的幼年珊瑚)
最后,團隊成員們來到了位于室外的大型繁育池。每個水池上方布置有特制的遮陽棚,可在防止紫外線對魚苗造成傷害的同時,保證充足的光照以及維持棚內環境溫度穩定。這些池子主要用于熱帶海水魚,黑海參等生物的繁育工作。團隊成員欣賞了富有活力、成群結隊的魚苗在池內暢游玩耍的生機勃勃的場面,同時也發現在水池底下有多條黑海參靜靜地趴著,各個“鄰居”之間互不干擾,共同成長。
離開之前,工作人員向我們展示了喂食幼魚的過程。他們將活體的原生生物和浮游藻類倒入水中,再潑灑入池里投喂。這些純天然的餌料均由牧場系統化繁育,極大限度地保證了新鮮程度和健康程度,同時他們會定期為魚苗補充維生素,增強魚體運動能力與免疫力。這些繁雜的工作是培育優質魚苗的重要前提。

(繁育池美麗的觀賞魚魚苗)
山根鎮正計劃打造海水生態循環養殖示范基地。海水養殖業是當地主要產業之一,陸地“海洋牧場”新模式為該鎮“養殖+旅游”融合發展和產業升級拓寬了新思路。盧鎮長還指出,建設陸地海洋牧場需要大量時間和經費,這離不開當地政府、環保機構等多方面的支持。該海洋牧場也正著手進軍觀賞水族市場,培育海水觀賞魚、觀賞珊瑚,定制珊瑚礁生態魚缸,并受到市場的歡迎。除此之外,海洋牧場也在利用自己的硬件優勢與技術優勢,致力于培育優良水產魚類種苗,這些魚苗品質高、效益高,從長遠來看,對當地的經濟魚類養殖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經過這次的考察,我們團隊真實地接觸到海洋產業的具體工作,深刻認識到國家與有志之士在海洋生態保護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對投身海洋牧場建設的科研領軍人物與相關工作人員致以深深的敬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其中,保護海洋是第一、也是最基礎的一步。我們團隊在參觀海洋牧場并學習到相關知識后,對海洋生態修復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這也為實踐隊隊員們日后的學習與工作增長了見識,提供了借鑒,拓寬了思路。
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是我國向海圖強的實踐訴求。通過這次實地調研,實踐隊隊員第一次較為系統地了解海洋牧場的運作情況,同時也意識到促進人海和諧發展,我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作為中國海洋大學的學生,我們更應積極地投身于保護海洋的行動中,作出海之子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