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起,我們如沙漠里旅行者般迷茫,幕落,我們收獲的是走出沙漠的堅定。
眾所周知,實踐準備活動也很重要。我們在不斷地召開會議中摸清楚了實踐活動的流程,在師姐不斷地用心指導下掌握了拍攝技巧,在分配實踐任務中學會了配合默契,明白了團隊的意義。而在實踐中,我們懂得了相互依靠。
當我們第一次作為團隊進行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時,內心既激動又擔心。此時考驗是寒冷的天氣,病毒的肆虐,收獲的是成長的堅持,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當村委會明白我們的來意后,微微笑便把我們領到了宣傳欄一旁。在那里,我看到了黨的二十大關于鄉村振興的內容節選,看到了村委書記深入農戶家了解蘆蒿的產出情況和農業專家手把手教農戶智能技術的運用的圖片。照片上,每個人笑的都很開心,不同于專家自豪的笑容,在農戶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他們對豐收的喜悅,對未來的希冀。當我們向受訪農戶提出問題時,他們大笑起來,皺紋從他們的臉上漾開。在他們臉上,我看到了對鄉村變化的肯定,對政策的期盼;看到了勤勞致富的鮮活事例;看到了干部與農民之間的緊密配合;提前感受到了作為大學生肩上的社會職責感和使命感。

鉆進大棚,我便驚呆了:一排排整齊的藤架上掛滿了一串串陽光玫瑰,不少串上還有熟透的葡萄徑直掉在了土地里。我正惋惜著,便注意到藤架下有不少忙碌的身影,原來是雞!我漫步在土地上,我再次抬頭看到環繞我的藤蔓,此時在我眼里他們已不僅僅是植物,他們正在編制這個小島的夢。雞,葡萄,土地,簡簡單單的三樣東西,在當地人的手中竟構成了致富的寶貝。驚訝于管理井井有條的同時,我不禁感慨當地人聰明的頭腦和致富本領的強大。他們沒有給自己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而是找準定位,腳踏實地,一步步培育自己的特色產業。我并沒有看到歐美國家19世紀發展后必然帶來的糟糕的生態,相反,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的畫面。靜謐的島上,孕育著新一代的發展變革。在那條致富的快車上,這座名不經傳的小島早已擁有了頭等座的車票。此時的鄉村,已經有了不少現代化的影子。

從找隊員到團隊成立再到現在進行社會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歡笑,有彷徨,想過要放棄,但我們最終堅定。社會實踐既給我們磨練,又給了我們一筆取之不定,用之不竭的財富。畢竟,社會是一所能夠鍛煉人的綜合性大學,通過社會實踐,我們學習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我們不再是只會紙上談兵懵懂無知的小將,在歷練與摸索中磨礪出了甲胄。我們參與社會,融入社會,更鍛煉了自己。我們認識到實踐團隊的重要性,認識到團隊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中成長,成長為自己曾經最羨慕的樣子。
也許,這就是社會實踐本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