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精進、社會反詐意識的不斷增強,詐騙手段日益復雜多樣。詐騙分子往往通過買來的電話來源大數據分析人員信息,通過信息共鳴拉近被騙者距離,進而實行詐騙。實踐隊員通過對社區居民的調查,找到不同年齡段群眾對待詐騙方式與反詐意識的態度,進一步分析反詐宣傳活動的優勢和宣傳劣勢。“有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會收到短信詐騙,都是說我之前買網絡課程所在公司破產,要求我加QQ群,按照指示退還之前交的錢,”采訪中大學生小梅(化名)很苦惱地回憶著,“第一次受到這種詐騙是電話打給我的,讓我加QQ群,非常耐心地教我如何去下載APP,因為我手機的原因系統一直沒下載下來,就在我很愁怎么下載的時候,反詐中心給我打來電話說我可能遇到了詐騙,隨后還給我父親打了電話讓他知曉,這才杜絕了我后來的短信詐騙的被詐騙可能性。”實踐隊員采訪發現大學生詐騙手段基本還是圍繞在網絡交友、電話泄露以及賬號被盜等互聯網詐騙范圍,中年群體則多為孩子輔導、銀行卡信息泄露、冒充公檢法進行詐騙,老年群體則沒有特別復雜多是醫療保健類的詐騙,但老年群體的受詐騙概率相比之下還會更高一些。
增強反詐宣傳力度 提高反詐意識
通過此次的實踐調研,實踐隊員對社區居民的訪談和調查問卷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數據顯示,居民都是具有基本反詐意識的,重視自己和家人都人身財產安全。但由于詐騙手段的多種多樣,很多居民無法立刻分辨真假,很容易在詐騙過程中受到詐騙分子的言語情緒刺激而失去判斷能力,也因為對公檢法的極度信任和對觸犯法律法規的恐懼而失去辨別真假的能力,詐騙分子從制度空缺中鉆空子使得居民的錢財流失。采訪得知,社區的反詐宣傳多流于紙面和口頭宣傳,使得居民對于詐騙形式、詐騙手段和詐騙內容只存有表面的反詐意識。宣傳很少深入基層社區進行面對面的教育、指導和認知身邊的詐騙案例,使得反詐宣傳很難深入人心。而通過宣傳,居民會更近距離地接觸現實身邊的詐騙案例,敲響反詐的警鐘,提高反詐意識,詳細、系統地學習詐騙分子的各種詐騙方式,針對不同類型的詐騙具有不同的反詐意識。為此,實踐隊員研究確定了接下來的反詐宣傳計劃,針對不同受眾群體制定不同的宣傳內容和宣傳形式。同時,實踐隊通過研究各種詐騙手段和內容的共性和區別,設計制定不同的反詐宣傳版面張貼在社區中的刊板,并安排講解員進行講解。通過會議討論安排下一步宣傳計劃,實踐隊員希望能夠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增強社區的反詐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的反詐意識。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追蹤詐騙、及時追回財產的技術有所進步。但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詐騙方式花樣百出,從源頭杜絕詐騙相比較事后追回財產能夠更好的降低受詐騙的風險,減少更多的財產損失,保障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所以進行社區的反詐宣傳必不可少。通過有效的反詐知識宣傳,提高居民反詐意識,增強判斷詐騙能力,從源頭切斷人員和財產轉移的風險,也減少了受詐騙后的需要追回財產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社會資源,提高社會運轉效率,推動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本次社會實踐不僅讓實踐隊員了解到現在的詐騙手段和居民反詐意識情況,更明確了反詐宣傳的優勢和宣傳過程中的阻礙,為反詐宣傳做出新的宣傳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