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充分準備,實踐有序進行
1月15日,曲阜師范大學“變廢為寶”實踐隊隊員召開線下會議。在會議開始前,隊長首先搜集了充足的資料并且整理出比較清晰的實踐思路,在與團隊成員分享完自己的想法之后,實踐隊員們通過前期查閱信息和親身感受,在會議上對身邊低碳生活方式的發展與不足進行探討,并確定了活動實踐主題。實踐隊以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為假期實踐展開地,并為此制定實踐計劃,明確任務分工,為日后有效的開展假期社會實踐創造良好條件。

圖為實踐隊員召開線下會議。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雨涵 供圖
了解分類現狀,助力順利開展
1月15日上午,“變廢為寶”實踐隊的隊員們來到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一處垃圾回收站,實踐隊員們對垃圾站內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采訪。實踐隊員們了解到,垃圾分類工作實施之前,社區垃圾收集處理一般是在定點位置放置垃圾桶,然后由保潔人員定時清理。雖然同一位置會放置不同色彩的垃圾桶,并且注明不同色彩垃圾桶所對應的垃圾種類,提示垃圾投放者根據不同垃圾種類準確投放。但由于環保意識及垃圾分類知識不足,這種垃圾分類效果甚微,于是社區設立自取式廚余垃圾桶、綠色生活驛站、能刷臉刷卡的智能垃圾箱等收取廚余垃圾,并通過積分換獎品形式對分類投放的居民進行獎勵,吸引居民參與,有力的解決了居民詬病較多的“我分類了,到樓下又混在一起”的問題,在解決垃圾分類問題上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較為可觀的成果。

圖為社區垃圾分類宣傳牌。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侯璐璐 供圖
調研居民認識,實踐高效進行
采訪過后,為真實確切地了解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看法與了解程度,從而促進實踐隊員們更加精準地開展科普調研活動,實踐隊員們分成兩個小組,調研人們對生活垃圾分類了解以及實施情況,向當地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為創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一份努力。實踐隊員們分別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周邊居民進行訪問,了解居民垃圾分類意識。調研結果顯示,居民們基本都有垃圾分類的意識,但是分類工作還做得不夠精細,大多數人只是把紙箱、塑料等可回收垃圾分類出來,而剩余的垃圾全部混合在一起。其中,一些老年人不清楚如何區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也不理解其分類的原因,一些年輕人雖然對垃圾分類較為重視,但是卻不了解垃圾分類的具體知識及其措施。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居民沒有意識到垃圾分類的作用、不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因此實踐隊員們決定重點從這兩方面為周邊居民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科普宣講。

圖為實踐隊隊員走訪調研社區居民。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付豐赫 供圖
宣傳垃圾分類,實現綠色生活
針對這個情況,實踐隊員們在社區開展一系列環保教育活動,希望能夠引起居民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視。活動現場吸引了眾多居民駐足觀看參與,并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及不明白的地方。社區工作人員及實踐隊員們積極向社區居民及過往行人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宣傳,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四色垃圾分類標準、四色垃圾的正確分類方法,他們利用展板、宣傳冊等形式,向居民介紹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具體操作方法,并耐心解答了居民們的疑問。同時引導居民逐漸養成垃圾分類入桶的習慣,將垃圾分類工作逐步推進。

圖為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站。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侯璐璐 供圖
在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今天,對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再利用需要高度重視,垃圾分類也早已成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垃圾分類是人人都能做的環保工作,看似是一件小事,實則是關系民生的大事,對美麗鄉村和生態文明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實踐隊員們通過本次實踐活動,走進社區,了解社區,感受社區,將垃圾分類帶入社區,增強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用實際行動服務社會與人民,在行動中體悟自身職責使命,在行動中鍛造青春力量,在行動中助力城市振興,打造美麗宜居新環境,讓美麗鄉村承載更多溫暖鄉愁。

圖為實踐隊員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雨涵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