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訪工作中,我們可以在具體的實踐中體會到信訪工作中的難處,在具體的事務中也能夠領會到信訪工作人員協商處理事務的智慧。在信訪實踐工作中,我針對信訪工作特點總結了一部分經驗,并提出了一些感悟。
【抓早抓小,網格治理化民怨】
![]() |
為加強村級有效治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當地村干部把每棟樓作為一個網格,由村主任和網格信息員,及時開展風險排查、政策宣傳、糾紛調解等工作,全力化解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尤其在12345民生工單的處理上,所有問題第一時間交辦,第一時間處理,“人在格上走、事在網中辦”,實現了信訪問題早介入、早處理、早化解,避免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今年群眾反映、自行排查的6項問題及10件民生工單,均得到有效解決。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設身處地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對于網格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由村“兩委”統一研究處理,支部書記親自抓、具體辦。對于一些土地遺留問題,當地村政府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群眾被占地上附屬物進行據實補償,做到讓利于民;對于心理預期過高、提出無理要求的村民,村級堅持拆遷先把“心墻”拆,多次組織入戶做工作、既講政策利害、莊鄉感情,也談村級發展、面臨壓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群眾慢慢打開了心結,最終所有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原工程得以順利施工。
【堅持結果導向,主動化解求實效】
按照“三到位一處理”要求,找準癥結、分類施策、精準化解。一般案件限時辦。對于一般信訪問題,實行接訴即辦,限時辦結,要求民生工單“三日結”、初信初訪“不出周”。對于涉及多部門、多領域的復雜問題,建立信訪辦牽頭、相關責任部門聯合“坐診、出診、會診”制度,每周不定期召開分析研判會,逐案剖析、制定方案,明確牽頭部門和完成時限,合力推動問題及時就地解決。重點案件專班辦。對于信訪積案、重復訪、越級訪等重難點問題,明確3名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牽頭包保,一案一專班,穩妥推進。2021 年信訪量同比下降45.36%,民生工單滿意率達到99.82%。2019年-2020年泰安市管理日標考核優秀等次、泰安市新時代泰山“挑山工”先進集體、泰安市建學100周年安保維穩工作先進集體,催起了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的正能量,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了和諧穩定的外部環境。
【遇事找法,多方聯動解難題】

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聯系村政府
對于長期歷史遺留問題和復雜糾紛,當地村政府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妥善處理。比如,原村民在舊村拆遷安置中,在新房安置分配完后,以過繼給叔爺爺的名義,要求再分配一套住房,自去年8月份多次上訪施壓。為此,在街道信訪辦的主導下,村“兩委”、律師與規劃、國土、民政等部門進行聯席研判,找到了問題突破口,并形成了處理方案后又在律師的調解參與下,最終放棄了無理要求。
穩定是村級發展的基石。通過學習借鑒“楓橋經驗”,實施信訪“面對面”后,信訪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讓當地村干部能夠騰出更多精力去抓發展、惠民生,實現村鎮由“大亂”到“大治”的轉變。
信訪工作必須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和應變能力,這是做好信訪工作的關鍵。作為一名基層信訪工作人員,在熟練掌握工作業務的同時,還應具備五個條件:一要有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二要有運用政策處理信訪問題的能力;三要有及時化解矛盾和獨立辦理信訪案件的能力;四要有足夠的耐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五要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對待信訪工作,不應該有懼怕和嫌麻煩的思想,要變被動為主動,主動謀劃、積極推動信訪案件的化解辦結,為切實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在開展影響社會穩定矛盾問題摸排工作中,排查到影響穩定的苗頭性問題,從而想對策解決問題。
信訪工作,讓我深深明白,基層信訪沒有轟轟烈烈,都是日常小事,但是對于每個信訪人來說,那些卻都是大事,都需要認真對待,積極解決。信訪辦公場所是讓群眾出氣、替群眾解氣、幫群眾順氣的地方。群眾常常帶著怨氣來,用喊聲甚至是罵聲宣泄自己的不滿。我們認為的小事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大事,只有將每一件具體事情做快做好,把每一個具體細節做實做細,就能贏得群眾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和點贊。
組編:張一帆 編輯:周炳辰 責編:滕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