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總比困難多
7月1日正值建黨101周年之際,我來到雙井社區參加創城活動。在去的路上,我想象了很多發生的場景,也思考著我應該如何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在到達社區之后,我立刻投入到了創城活動中,主要工作是規范周邊小區內的非機動車輛擺放、劃定“黃線”、清理垃圾、走訪各家宣傳《社區文明公約》等。我在實踐活動中了解到,之所以存在那么多不規范停車的問題,是因為居民下班時間不一且停車區域相對少,所以我就和當地工作人員一起劃定“黃線”并和居民溝通。在整頓非機動車輛擺放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些機動車輛停放地是十分隨意,我便撥打車主的電話與他們溝通。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位車主起初沒弄明白我是干什么的,要掛斷電話,然后我便與他解釋并說明社區的車輛擺放規定,最后車主也是十分地理解我們的工作,將車輛規范停放。在清理社區街道衛生時,我發現有很多犄角旮旯的地方存在著很多廢棄物,詢問周邊住戶是從何而來,但他們卻都不知道,待我和社區工作人員清理之后便走訪各戶向他們宣傳文明公約并在社區大廳張貼。創城活動期間,我遇到了諸如以上的很多問題,也曾不知所措過,但都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想辦法將問題解決。
疫情防控常態化
除了參與創城活動,我還積極幫助社區開展核酸檢測、信息登記、防疫知識宣傳等有關疫情防控的活動,促進疫情防控常態化。記得在核酸檢測過程中,我遇到了一位老人,他有紙質版的二維碼,但因為時間太長掃描不上所以要重新生成。這位老人有只能手機卻不會使用,我教他如何注冊,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老人的子女有將二維碼截圖放在相冊當中但老人卻不知,所以在后來遇到相似情況的時候,我都首先打開老人的相冊看看是否存在,這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發放核檢證明手貼時,我與一些居民交談,發現有很多問題是我在做實踐設想時沒有想到的,比如社區如何更加彈性的安排核酸檢測時間,因為一般社區的核酸檢測時間與居民的上班時間是重合的,這使得人員會在一小段時間內集中。活動結束時我與社區工作人員討論這個問題,希望能夠解決一下,最后我們商量在另外設置一個小的核酸檢測點以分散人群。當前的疫情形勢要求我們要有防控常態化的意識,在這一部分的實踐中我發現理論與實踐還是有很大的區別,要想了解群眾的生活以及他們遇到的問題就必須走進他們的生活。
不忘初心 更好前行
短短幾天的實踐猶如白駒過隙,我與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有了感情,我也收獲的很多。暑假選擇社會實踐的初心就是希望自己能夠走進居民的生活,發現問題并未他們解決問題,和大家一起為共建美麗社區貢獻一份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擔當,生于這個偉大的時代,作為青年人理應好好學習的同時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成長。這一段的旅途暫時結束,我仍期待著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