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不僅僅是我在大學期間參與的第一次社會實踐,也是我人生道路上做志愿活動的一個新的起點。能有幸和身邊的好友組隊完成社會實踐讓我倍感高興,因為對于一個新時代下的新青年,踏入社會進行實踐是一次全新的體驗,也是一次充滿未知的挑戰,但它同時也是一個能夠很好提高自身認知和經驗的機會。在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中,我的目標是通過深入農村,了解新農村的建設,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去了解更多當地的文化,當地的發展變遷,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識,拓寬自己的視野,鍛煉自己的才干與能力,培養自己的韌性,為大澳漁村的發展建言獻策,助力鄉村文化的振興發展。
“陽帆鄉行隊”在7月5日晚上集結完畢,為了保證明日的社會實踐能夠正常準確進行,隊長率先組織團隊成員開展線上安全以及工作準備會議,共同完善本次暑期社會實踐的前期準備工作。我們團隊在會議再次明確了小組內成員的工作分工,制定出現意外情況的備用方案,強調了出行的安全性,明確采訪與調查問卷發放的對象,以及攝影師對拍攝鏡頭細節的說明等等方面展開了詳細的討論。但是,真正深入實踐,到達實踐現場進行工作的時候,會發現計劃總是很完美,現實與計劃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大澳漁村調研的過程中,會出現大多游客不愿接受采訪與調查問卷,由于天氣的不良要素等問題的影響,不過竟如此,我們團隊還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現場出現的各種問題,重新思考解決方案,修改不可行的舊方案,克服調研的矛盾,突出重點地將我們團隊的調研進行下去。
此次大澳漁村調研之旅,讓我們團隊成員都清楚的了解了大澳漁村幾十年的發展變遷。大澳本本是漁村,又是商埠,由于港口的環境日差,船舶和客商往來不便,商業逐漸蕭條,大噸位的漁船也因無處灣泊和避風,亦早覓新港去了,所以現如今,就如我們我們團隊去到現場看的一樣,大澳漁村是剩下些小船在淺海,少數的漁婦在擺攤買些蝦醬、魚干以及一些當地海鮮特產,舊些時候的商店也不復存在。通過對大澳漁村的深入調研,我們認識到大澳漁村所在的陽東區東平鎮,正通過鄉村振興和新農村建設整合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品牌、旅游營銷,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打造“漁家風情,浪漫小鎮”旅游精品路線,擦亮海洋文化名片。
“陽帆鄉行隊”的每個小組成員,在實踐過程中都讓我感受到她們工作的踏實,認真,以及努力,每個人都擰成一股勁,讓陽帆鄉行隊都有了團魂,所以干起活來絲毫不覺得勞累。在這場暑期實踐過程中,會有迷茫,有欣喜,有驚奇,有困難,是一次豐富的精神之旅,也讓我更加堅信,作為新時代下的大學生,我們或許應該走出我們的舒適圈,在最美好的年華,走出校園,去感受更為豐厚的世界,用社會實踐來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努力奮斗前行,為建設偉大富強的新中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