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洛陽格外的熱,但人們對于先賢們的追逐未曾止步,河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豫見贛江隊“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學習黨史。團隊于2022年7月30日來到了位于洛陽的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紀念館,去深刻感受記憶里的那片紅。
民國二十七年7月,中共中央在延安開始“洛八辦”籌備工作。滕代遠、羅瑞卿推薦軍委統戰部的負責人劉向三擔任辦事處的處長。8月,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長兼統戰工作委員會主任彭雪楓以八路軍總部少將參謀長的身份來到洛陽,向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提出我軍在洛設立辦事處的要求。同年十月,劉向三與五十多位同志到達洛陽,設立“八路軍駐洛通訊處” 。不久,通訊處改為辦事處,“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駐洛辦事處”正式建立。民國二十八年9月,劉少奇同志親臨“洛八辦”指導工作,并同衛立煌會晤,協商統戰事宜,朱德、彭德懷同志也都曾到“洛八辦”視察工作,解決有關事件。
通過對洛八辦背景的初步調查,實踐團隊成員們對于那片歷史有了更加濃厚的好奇心,團員們迫切的想知道更多背后的故事,想親眼瞧瞧先烈們曾居住的地方。
從南門進入,右側是三層的黨史教育學習地,里面陳列了許多那個年代的老物件,唱片,放映機,照相機等等。
瞬間吸引所有人目光的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唱片和歌詞。許多參觀者跟團隊一起停在了國歌旁。團隊跟共同參觀的人一起討論了國歌背后的故事,感動于先輩們的意志。聶耳與冼星海為了激起民族同胞們的愛國心和希望,一起參與抗日救亡運動,冥思苦想、嘔心瀝血的譜曲寫詞,最后完成了這首名震全國的抗日歌曲。
團隊還看到了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邊參觀邊給孩子們介紹我們艱難的抗戰史,小朋友們雖然還不太能感受先輩們的偉大,但都會在與黨徽合照時右手握拳并置于距太陽穴約10公分的位置,那是標準的宣誓手勢。當天團隊還遇到了許多中學生,他們自行參觀彼此溝通交流。他們是有老師帶隊的,跟老師的交流中我們感受到了國家對黨史教育的宣傳,老師們紛紛表示,“國人對黨史教育的學習已經滲透到了小、少、青三代。當代青年對于黨史的把握是比較清晰的,他們明白歷史留下的不僅僅是一段文字,更是那些故事與文字背后一個又一個啟迪人心可以讓我們接受如沐春風的教化。”果然歷史可以讓青年一代更深刻的感受到時代的改變,更明確自己的責任,更能看清生命與生活的可貴。
“觀古今于須臾,扶四海于一瞬。“歷史的車輪洶涌卻穩健,足夠新時代人們去觀望學習。洛八辦的內部是一個根據地,里面包括先烈們居住的房間,商量戰略的房間還有大家一起集會的房間。如今的洛八辦經過修繕,許多仍然有脫落的跡象了,可見當年的情況自然不會很好,可先烈們抖擻的精神,不服輸的氣節,讓這棟平凡而簡陋的房子,充滿了堅毅又孤高之氣。
館內的講解視頻告訴我們,黨教育新時代青年要敢想敢做,敢為人先,不怕吃苦,磨練品質,不忘初心,但其實這些都是先烈們的精神,黨要的就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不忘。不忘所有的艱苦,不忘民族的仇恨,不忘生命的偉大,不忘奮斗的力量。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團隊,我們不怕所有的非議,所有的困難,不信神佛,不信命運,中國共產黨永遠只相信世界是由無產階級創造的。
中國青年是一支迎難而上的隊伍,他們有世界上最深遠的文化底蘊支撐,有數億志同道合的朋友幫助,他們的目標從來不是眼前的成功,他們要的是中華民族重新以當年最盛大的模樣出現在世界面前,他們要的是世界看到中國是贊賞與肯定。
這次的洛八辦之旅,十分難忘,實踐團隊深度的了解了歷史,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當代人們對黨史學習的熱情。如今的中國是用熱血紀念當年先烈的鮮血,改天換地,旭日換晚霞,當代青年自然應當銘記那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