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社區基礎設施建設。
在去往汶上縣西門社區之前,實踐隊員提前聯系好了西門社區的社區工作者,得知西門社區要針對基礎設施進行一次改造,需要提前了解社區居民對基礎設施改造提出的建議和想法。實踐隊員根據社區基礎設施改造的對象制作了調查問卷,其中包括調查社區居民對于家中水、電、氣、熱、通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涉及燃氣、電力、排水、供熱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的問題。并且還提前打印好了基礎設施保修表,方便對社區中需要改進或者改造的基礎設施的位置及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詳細記錄,方便社區工作者后期的維修工作的進行。
實踐隊員到達西門社區,在與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簡單交流之后,就立即投入到實踐當中。臨近中午,實踐隊員頂著炎炎烈日,冒著戶外三十六攝氏度的熱浪走訪到社區居民的家中。通過與居民交流并讓居民填寫調查問卷,實踐隊員了解到了當前社區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并且,實踐隊員通過實地調查整個小區也發現了如同社區垃圾箱配備不足,并且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強等問題。并且,實踐隊員在進行走訪的過程中,發現一處井蓋缺失,而且居民只是使用磚頭來對井口進行遮掩。實踐隊員立即在井口處設置警示牌,并馬上聯系了社區工作人員。在進行了簡單的碰頭會議對問題進行了整合之后,實踐隊員將其反應給了社區負責人,并且與社區負責人一起商議了改造辦法。
打掃社區衛生,整頓社區環境。
實踐隊員主動要求對社區進行義務清潔工作。實踐隊員從社區工作者那里借來了掃帚、簸箕、夾子、修枝剪等工具,對平常社區中環衛工人難以清理到的垃圾進行打掃,并將清理出的垃圾進行分類放入垃圾袋中集中送往垃圾回收點進行處理。實踐隊員用修枝剪對社區綠化帶中多余的枝葉進行修剪。實踐隊員又找來小鏟子,對社區樓棟里、電線桿上、外墻上張貼的小廣告進行清除。實踐隊員冒著三十六攝氏度的高溫,穿著早已被汗水浸濕了的衣服,忙碌在西門社區的大街小巷。
實踐隊員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完成了社區環境的整頓工作。同時,實踐隊員們的義務清潔工作贏得了社區居民們的一致好評,居民們紛紛表示這才是當代大學生應該有的樣子。通過實踐隊員們的努力,社區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此舉為社區工作者減輕了工作負擔,為社區居民提供了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指揮社區交通秩序,培養居民出行意識。
“良藥苦口利于病,交通法規利于行”,為響應最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落實《山東省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實踐隊員拿起小紅旗,充當社區交通指揮員,于中午上下班高峰期,在社區門口,與社區安保人員一同指揮交通,堅決落實“一盔一帶”政策。同時,對騎電動車不佩戴頭盔的居民進行勸阻教育,并告知居民,人人落實好“一盔一帶”政策不僅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對居民個人的安全負責。隨后,實踐隊員就社區內的亂停亂放的電動車、自行車進行了整理,使得在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使它們排放的更加整齊有序。同時,實踐隊員對占用消防通道的物品進行了清理。對電動車、自行車進行了重新排放。對于占用消防通道的汽車,實踐隊員撥通了車主的電話,要求車主將車挪到可安全停車的位置,并告訴車主占用社區消防通道可能帶來的后果。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切切實實地體會到了社區基層工作者的辛苦,體驗到了扎根基層帶來的收獲與快樂。實踐隊員深刻明白了“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勁頭往下使。”這句話的意思,真正懂得了扎根社區基層建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