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實踐活動中,第一站便是凌晨四點的生鮮批發市場,據工作人員介紹,每天凌晨兩點,便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運輸來品種齊全的蔬菜生鮮。隨后市場的工作人員便開始了整理和銷售工作,來自全市的經銷商匯聚于此,挑選并運輸所需的商品去各個街頭巷尾的零售超市,由此走上居民的餐桌。身處批發市場中,看到一輛輛重型卡車運來海量的蔬菜,我由衷的感受到現代城市生活中農產品種類的繁多與齊全,而這背后是我國年復一年,不記回報的基礎建設帶來的極為發達的交通網,是廣大農民,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工作帶來的農業產能的大幅提升,是國家在疫情影響下對于保障居民物資供應所作的不懈努力,我由此產生了極大的幸福感和感激之情。
第一次走進這個龐大的現代化物資生產,運輸,銷售網絡之中,了解到每日吃到的食品背后的工作,所帶來的另一份感受是震撼。每日3000噸的生鮮產品匯聚到一個市場,井井有條的被整理,發送到全市的各個商店。在這個市場里,看不到一點雜亂,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職責和目標,相互協作之下共同保障了城市的物資供應。對于曾經的我來說,生鮮產品只是超市貨架上的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未曾設想過背后如此復雜的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業生產向著集中化,規范化發展。隨之而來的是銷售體系的科學化管理,也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才能建成如此龐大的集散市場,保障全市七百萬人的生活。同時,如此龐大的體系并沒有帶來生鮮價格的上漲,在我國保障民生的基本原則下,在越來越規范的科學體系加持下,居民能夠享受來自全國各大產區更平價且優質的產品。這些都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是每一位不分晝夜勞作的人民的勞動成果,是一項讓身處這個國家之中的每一位居民受益的壯舉,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通過觀察和走訪市場中的商戶,其中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極為深刻。作為一個人流量巨大,人員構成極為復雜的批發市場,卻做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和諧場面。商家的商品擺在路邊而不擔心有人偷取,經銷商的面包車從不需要閉鎖,一切都井然有序,大家相互信任。這是長久以往的共同協作所達成的默契,是時代發展所帶來的人民富足,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不斷深入所建成的法制觀念。這是多么難得的場面,每個人都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得應有的收入并以此為榮,努力工作去創造更好的生活是這個市場的共識,我想也是如今我們這個社會的共識。
批發市場中勞作的人們的精神狀態也是讓我感悟頗深的亮點,他們大多從凌晨三點開始工作,下午五點結束工作,近乎全年無休的每日堅持長達十四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但是我并沒有在他們臉上看到一絲疲態和對生活的懈怠,面對顧客他們依然充滿熱情。問及生活,他們談論最多的是如此辛勞工作所獲得的成就感,是讓家人能夠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沒有人會抱怨辛勞,反之,所有人都在感激時代發展所帶來的機會,能夠走出曾經的鄉村,與家人一起共享建設成果。作為個人,身處如此生機勃勃,充滿機會的時代,自然應該拼盡全力,為家人,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自己所能貢獻的一切力量。作為大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踏實的做好每天的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可能做到最好,在現代化建設所創造的優良條件下去創造更優解,便是我們讀書學習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