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洪拳有著悠久的歷史,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世代相傳,久盛不衰。二洪拳屬長拳類別,二洪拳套路,其編排獨具匠心,既淺顯易學易練,又深奧含難測之拳理,讓練習者在反復練習中感受深意。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員進入武館的訓練場,在武館練習的孩子雙目炯炯有神,架勢舒展大方,動作沉穩有力,含胸拔背,腰直肩松,站如松,穩如山,出如虎,收如猿,動靜結合,剛柔相濟,虎虎生威。孩子們練的是二洪拳套路,可以訓練初學者的身法、步法、勁力、協調性。據老拳師講:二洪拳套路短,難度小,風格古樸。二洪拳最大的特點還是強身健體,重武德,講究以理服人,讓每一個學習它的人都能夠身強體壯的同時,提高自身修養。
武館負責人帶實踐隊員參觀了辦公室內的獎杯,實踐隊員不禁感嘆原來有這么多的人在默默的傳承著家鄉的文化。
二洪拳器械有刀、槍、劍、戟、斧、鉞、鉤、釵、棍、棒等。對練有徒手與徒手、徒手與器械、器械與器械和集體項目共計一百多套路。它具有撐、斬、勾、掛、纏、托、跨、沾、拿等功法。隨著社會安定,二洪拳不再是生活搏斗、戰爭護身的手段,逐漸演變為人們娛樂欣賞、強身健體的好方法。2017年,曹縣被評為“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武術之鄉”。“民間武術之鄉”成為曹縣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
實踐隊員發現二洪拳在傳承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首先,與太極、八段錦相比,二洪拳知名度較小,對其傳承重視程度不足,甚至很多本地人都知之甚少;其次,傳統師徒制度與現代學校制度的矛盾,早先學藝要拜師傅,徒弟拉著把斗子給師傅叩頭送禮,以示尊敬,但現在師生關系由如同父子逐漸變為現代的師生,教學方式由言傳身教演變為課堂教學;最后,曹縣二洪拳受外來文化沖擊,很多年輕人對二洪拳興趣較小。
傳統體育對中華民族脊梁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傳統體育蘊含著民族精神,反映了學習者的精神風貌,又塑造著學習者的內在。曹縣二洪拳作為山東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曹縣人豪爽的性格、打抱不平的俠義風骨,應得到足夠的重視。有關部門應積極組織群眾性武術活動,提高人們對二洪拳及中華武術的認識,增強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教育部門可聯合開展武術進校園活動,在促進中小學生強身健體的同時,努力使二洪拳發揚光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世界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具有強烈的民族色彩與地方特色,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在這次實踐中,實踐隊員領略了二洪拳的精妙,感受到當地人民不畏強暴、保家衛國的氣概。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實踐隊員們承擔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利用新媒體等現代手段讓更多人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傳承非遺文化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