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歲月的流逝,棗鄉風情一年年地沁潤,耳濡目染著棗鄉農人對棗樹的一往情深,人們最終還是讀懂了棗樹的淳樸,花不艷麗但蜜至極品,果不多汁但營養豐富,就如同棗鄉的鄉親父老,默默勞作,無私付出。棗農盧萬昌自小跟在父親身后在棗林干活,他用十年時間嫁接出來的棗比普通的金絲小棗要大上許多,他給這種棗取名為“長壽棗”。十年的反復嫁接試驗,才得到如今優質的品種,在棗樹下長大的他知道,棗樹耐貧瘠,抗旱,春華晚至,秋果遲結,就好像棗鄉人家的尋常人,堅韌不拔中感受人生,就應了他說的,“雖然在外打工,但家里的棗樹不能丟,無論豐收與否,我們都要守護。”

在樂陵,田敬義被譽為“棗博士”,高齡的他依然精神抖擻。談到金絲小棗的發展,他先是感嘆一番,然后講起了他的成果。別的小棗正是上漿時節,而田敬義管護的棗還沒有長足個,他培育的這個品種被稱為“傲雪”,因其果實生長期長,成熟特晚,直至下雪時依然生長而得名。為從根本上解決金絲小棗之前面對天氣的困境,讓“金絲小棗之鄉”的金字招牌不至于暗淡無光,就必須依靠科技實現優良品種的規模化才能解決問題。于是,經過十年日復一日的堅持,田敬義終于解決了這個難題。一路走來,他的頭上多了些許花白,額頭的皺紋更深更密,但當談及“傲雪”時,他笑的很開心,像個孩子。

在正式公布的山東全省“整縣域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的二十個重點縣名單中,樂陵位列其中。這些年,在棗產業發展方面,樂陵積極培育棗產業深加工企業,推進紅棗全產業鏈建設,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形成了新發展格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樂陵的水土培育出了金絲小棗,也孕育了深加工企業。各企業也將用科技手段增加棗農收入,不斷提升紅棗產業鏈中的延長鏈、價值鏈,最大限度的提高紅棗產業鏈的高附加值,大力推進紅棗產業健康食品產業鏈快速發展。“春夏秋冬,披露迎霜,不爭肥瘠,克己利人,宛如重負在肩的先輩,曾經貧瘠中給棗鄉人以收獲和希望,支撐著棗鄉農人的生活。”這是行業棗樹的高貴之處,更是棗產業蓬勃發展的根脈。這十幾年來,樂陵堅持提質增收、寶產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棗農的總目標,不斷深化棗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十年,是從“有”到“優”,是特色產業不斷給鄉村振興賦能的十年。
金絲小棗產業帶動了樂陵的經濟快速發展,樂陵政府對棗產業的高度重視也成就了金絲小棗遠近聞名,這次“雙向奔赴”,也為鄉村振興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次走進樂陵,我看見了百畝棗林的壯闊景象,也了解了棗產業發展的過程,期待特色產業在未來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