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聚愛成行”暑期社會實踐隊合影。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甘佳夢 供圖
其實一開始能夠供我們選擇的支教地點有兩個:學校所在的泰州或較為偏遠的貴州。我認為敢于理解、挑戰、不怕苦、不怕難是大學生必備的素養,即使烈日炎炎、汗如雨下,每天上班都要走上幾里路,但為了盡我所能地給大山里的孩子們帶來一份溫暖,我選擇趕赴遙遠的貴州銅仁山區。貴州之旅,既是充滿未知數的又是孕育著新希望的——這是一支彼此之間還不太熟悉的隊伍,匆忙踏上新的旅途,去往陌生的環境,將要面對從未接觸過的孩子們。我們。但這支隊伍堅定著育人理想,蘊家國情懷于心,化奉獻精神于行,計劃要給這里的孩子帶去一些新的感受、給深山里的人們帶去一些希望。我期待著能在十天的支教生活中將在這里的簡單誠摯的感動、孩子們天真的笑臉留存在大學生活中,也遇見經歷挑戰后蛻變的自己。
還沒到達貴州時我設想這里的條件是非常艱苦的。但這里幼兒園的情況讓我大吃一驚。到達時我們首先來到了德旺幼兒園,園長帶領我們參觀了幼兒園的課程資源、師資情況,和我們預想的大相徑庭,德旺中心幼兒園有電子白板、高溫消毒柜、鋪了瓷磚的干凈便池和青蛙主題的嶄新盥洗池。這里的房子雖然比較陳舊但是場地面積足夠開展活動,孩子們也能夠喝上牛奶、吃上水果。
參觀完幼兒園后我們天真地以為這里的條件其實還不錯。但我們只看到了一面。當我們走近這里鄉民們的房子,近距離觀察他們的生活環境,發現這樸素到可以說是拮據的生活和幼兒園的美好景象相差甚遠,我們實地了解到,貴州銅仁德旺鄉的物價比較高而工資較低,本地家庭經濟情況普遍比較艱難。兩相對比之下,這才明白,德旺中心幼兒園的良好條件是老師們、園長、鄉民們乃至政府集體努力爭取的成果:老師們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零食開畢業零食大會;園長克服重重難關在大山里建立了這所幼兒園,十幾年如一日為孩子們維護著幼兒園的良好運作;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完善幼兒園的設施設備;有的鄉民花掉大半月的工資也要在近一點的地方租一間小房間,只是為了孩子能夠上幼兒園獲得良好的正規教育。

圖為德旺中心幼兒園設施與環創。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甘佳夢 供圖
“窮什么也不能窮教育”,雖然這里條件落后,但是大家都非常重視孩子、重視教育,想把最好的給孩子,盡力為他們創造良好條件。“寧苦大人不苦孩子”,家長們的衣服不知是多少年前的老款式,水洗到布料松垮,但是孩子們都有漂亮整潔的衣服鞋子,每天小女孩們都有不重樣的辮子,用上了五顏六色的頭繩,雖然這里的條件落后,但是對孩子們的愛不曾少過。
在德旺中心幼兒園,我們帶領小朋友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大班開展了經典兒童游戲“丟手絹”,中班開展了對抗游戲“老鷹捉小雞,而我所在的小班開展了健康活動“彩蛙跳跳”。這個活動是特意貼合班級主題活動“色彩認知”來開展的,在這個活動中我們運用故事法激發幼兒興趣,運用情景法帶領小朋友們在玩中鍛煉身體、加深對色彩的認知、感受體育活動的樂趣,幼兒不僅增強了體質,也提升了藝術素養。

圖為教師帶領幼兒開展小班健康活動:彩蛙跳跳。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甘佳夢 供圖
我認為,本次“聚愛成行”暑期社會實踐支教活動是一次“付出愛、獲得愛”的奇妙體驗。當我們與孩子們、鄉民們交談、交往,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他們的質樸與善良,我們盡己所能地在物質與精神上給予幼兒與鄉民們支持,他們也同樣地回報給我們熱情與愛意。鄉民們熱情地邀請我們品嘗了當地特色美食“米豆腐”“綠豆粉”,欣賞了特色舞蹈“金錢桿”,我們也向他們展示江南柔美的舞蹈、介紹江蘇風景名勝。這次支教既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也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這是我期盼已久的志愿活動,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也是一次“既育人,也遇己”的成長。聚愛成行蔚然成風,我們本次支教給鄉村的孩子帶去了更廣闊的視野,我們匯聚愛意、匯聚熱情,盡力去溫暖這些特別的寶貝。而我也被山里孩子的天真、可愛、質樸所感染,在艱苦環境里我更切實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遇見了更加堅定育人樹人教育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