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博物館與圖書館、大劇院連成一體,我們穿過大劇院、圖書館到了博物館面前,入目的是仿佛能聞到古樸氣味的“馬鞍山市博物館”五個字。馬鞍山市博物館不大,總共有三層,從遠古文明到現代文明,最高的一層還有馬鞍山市長久以來的本地文化發展。
第一層是絲綢之路的特展區,多為清朝的民族服飾。服飾文化,不僅體現生產生活的功能需求,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以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傳遞和表達著人們的生活理念和審美理想。從傳統文化到當代時尚,中華美學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為增強文化自信的基石,發揮著溝通世界、傳遞價值的作用。

圖為隊員在觀察清朝服飾。大學校園網通訊員 奉妃洋 攝
這令我聯想到前陣子某知名品牌的一名韓國設計師設計的一款中長半身裙,由于采用的是前后交疊剪裁的設計理念,網友認為是抄襲了中國的“馬面裙”,設計師卻稱其為品牌標志性廓形。從馬面裙事件,我們不禁感嘆,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隨意的一款傳統服飾式樣,就可以引起世界的欣賞和追捧。同時我們也氣憤,讓我們的傳統服飾被世界關注的,竟是一個抄襲者的抄襲事件。這件事涉及到文化自信,我們需要文化自信,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也要有自信的底氣。
在隨后的參觀里,我們了解到許多有著獨特的人文歷史積淀,千百年來,更是吸引了許多文人雅士慕名而來,我們所熟悉的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也都曾來此題詩詠唱,他們或尋詩仙之遺韻,或發思古之幽情,文采風流,至今不衰。

圖為隊員參觀李白雕塑。大學校園網通訊員 劉奇睿 攝
二樓展廳中間赫然放著一個采石磯地形地貌的巨大沙盤,讓人一見如同身臨其境一般。采石磯,它又名牛渚磯,位于翠螺山麓,與城陵磯、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 李白一生曾七次來到江東,大多都與采石磯有關。李白紀念館里收藏了唐代愛國詩人李白的一些字、畫、文等經典之作,并以各種形式展出。他的生平簡介也高高懸掛一旁。在紀念館的后面有太白堂、松云居和吟詩臺,那里收藏的紫砂壺、石香爐等文物,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讓人流連忘返。
除此之外,我們還了解到,當代的馬鞍山在發展以鋼鐵為主的現代工業的基礎上,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了以現代工業為主體,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齊頭并進的發展勢頭,經濟發展躍居全省領先地位,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百強城市。這次馬鞍山博物館的實踐之旅,讓我們真實了解到馬鞍山作為一個歷史名城、工業城市,他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
當下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我們渴望了解歷史的足跡,審視發生過的一切,追溯過去的同時,其實也包含著我們對未來的期待。因此,在城市的變化和發展過程中,博物館的精神文明是一點一滴地體現出來的。博物館已經成為一個打開文明的窗口。只有通過歷史才能看到本質,博物館的形象才具有象征意義。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相信我們實踐小組的每位隊員都受益匪淺。

圖為隊員參觀后合影。大學校園網通訊員 奉妃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