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鹿獅,我便被周圍的竹林吸引。在去往鹿獅村的路上,透過車窗我看見了在群山之上的萬畝竹林,青蔥挺拔,隨著風在山上形成一片竹海。路上也有不斷往外運送竹子的村民,從群山里面出來,走到寬闊的新路上,走出去。
剛下車我們就受到了村委預備干部左娟的熱情迎接,她是一位年輕的基層干部,瞬間就拉近了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在了解到我們的來意之后,左娟表示熱烈歡迎并且帶我們展開了鹿獅之行。
我們沿著村里新修的路往大山里面走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已經廢棄的銅礦,那是鹿獅村過去繁榮的證明。“這座銅礦已經存在八十多年了,現在留下來的遺址依舊保存完好,雖然現在已經不再開發,但是它也是鹿獅村發展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左娟向我們介紹到。
我看向那老舊的房屋,上面布滿了綠油油的爬山虎,隨著微風漂浮著,似乎在告訴我們這個地方曾經的興盛。如果說過去村民可以靠著銅礦發家致富,那么在當下為了保護環境,開發銅礦已然不符合大流的趨勢,失去了曾經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很難想象鹿獅村的村民又走出了什么樣的一條符合國家政策同時又適合自己的發家致富的道路。我的心里瞬間敬畏起來,懷揣著這樣的心情,我跟著大部隊繼續往前走去。

隨著我們腳步的前進,我們對于鹿獅村的了解也更進了一步。走在村莊當中,小小的村落里面,有環境清幽的民宿、潺潺的溪水以及方便村民外出的公交車。“這里還有公交車呢,我還以為山里面的村莊出行都很不方便”我很驚訝地出聲。左娟聽后,笑著說“我生長在鹿獅村,看著它從滿地的白色垃圾慢慢變成現在環境優美、村民安居樂業的小村莊。現在鹿獅村集體收入主要來源于茶山發包、毛竹資源和圩田發包等方面,都是黨的好政策造福了我們當地的村民。”
是啊,皖南的小城都是依山傍水而存,每一條路都是人們克服重重困難走出來的。我看著周圍高大的三公山以及隨風而動的竹林,似乎可以想象村民們在當時銅礦停止采礦之后,在這茫茫大山當中開辟了如今用于致富的毛竹資源與茶山發包的道路。在黨的政策的幫扶之下,才有了如今的萬畝竹海與千畝茶園,才有了我們眼前相對便利的交通與真正的山清水秀,才有了村民們發家致富的道路,才有了當下幸福的家園。
我不禁對村民們的堅韌感到敬佩,也更加明白了我們當代青年身上的重任。現在我們是實踐的大學生明天我們就會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當下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要在此基礎上發揮出我們青年的力量,讓大山里的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車輛再次在蜿蜒向上的公路上行駛,我看向一眼望不到頭的盤山路,這不就是村民們從大山走出去的道路嗎?這條盤山路上面,有運輸毛竹的,有運輸茶葉的,有下山買生活用品的,也有讀書的孩子走向校園......
在三公山山腳,我們看見了千畝茶園。雖然已經不是茶葉的旺季,但是剩下的茶葉也是清香撲鼻,這是鹿獅村淳樸的村民們的勞動成果,也是鄉村振興給人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益處。如今輕舟已過萬重山,鹿獅村也不再是過去那貧瘠的樣貌,美好的生活都是奮斗得來的,我相信在我們不懈的奮斗下,鄉村會越來越美麗,山水會越來越清秀,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