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實踐隊成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坐落于江山睡美人風景區腳下的山塘村。山塘村位于新羅區西北部,距中心城區有十幾公里的距離。一下車,我們便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剛下過雨的村內云霧繚繞,被譽為世界奇觀的“睡美人”以山為席,以云為被,靜靜地仰臥在此。但在“睡美人”山腳下,有一抹紅更加耀眼,那便是山塘兵工廠舊址。
據悉,山塘兵工廠是于1927年在共產黨人鄧子恢、郭滴人的領導下建立的,為的是修理和生產各種武器,解決武器裝備問題。山塘兵工廠現已申報并成功確定為中央蘇區第一個紅色兵工廠。
實踐隊在山塘村黨支部書記郭潮金的帶領下先后參觀了閩西紅色軍工創建與發展主題展館、紅色兵工廠舊址。在郭書記聲情并茂地講解下,實踐隊成員們深刻感受到閩西紅色軍工和閩西革命子弟兵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提起每一個革命故事,郭書記都如數家珍。
隨后,實踐隊來到兵工廠舊址進行參觀。一件件軍工文物、一張張歷史悠久的珍貴照片、一本本紙頁泛黃的陳舊書籍、一處處舊址原貌……無不在展示著革命時期山塘兵工人始終堅守理想、對黨忠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雨水涌動,實踐隊成員的心也在涌動,雨后的陽光也輝映著他們追尋先烈的心潮澎湃。實踐隊成員踏入這片革命先烈曾在此奮斗、革命的熱土時,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跨越時空、震撼人心的革命精神。“務本堂”圍墻上的“我們一定要革命到底”是朱德將軍對革命成功的殷切期望,更是閩西子弟兵對于美好生活無限向往。
參觀結束后,我們對郭潮金書記進行了干部專訪。在此我們了解到,近年來本村依托紅色資源打造具有山塘特色的兵工廠品牌,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內涵、筑牢紅色文化陣地。山塘村依托文化、生態優勢著力打造龍巖市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山塘兵工廠自對外開放以來,已接待了10多萬的黨員干部群眾來此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除中小學研學項目外,山塘村還著力于旅游業,提供完善的旅游配套設施,如餐飲、住宿等場所,為游客提供舒適便利的食宿與優質的體驗。將特色品牌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促進全村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致富。
除品牌學習調研外,實踐隊成員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訪談調研,深入了解山塘村山塘各個重點地標、特色產業、紅色故事等等,體悟閩西紅色精神內涵、感受鄉村振興力量,以英語專業優勢助力鄉村特色產業釋放新動能。在這一過程中,成員們集思廣益整合資料,尋求專業老師指導,將整合成的中文文本融會貫通翻譯為英文,最終形成以英語解說為主的文本。到達舊址現場,我們便開始了拍攝。為呈現出最好的效果,參與拍攝的全體隊員精益求精,保證口語的流利和錄制內容的生動。最終,我們拍攝的英文視頻成品在中青校園三下鄉實踐成果專欄成功展播,那一刻我們有了收獲的實感。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發展階段的起點,當代青年如何走出象牙塔用自身力量為鄉村振興助入新力量成了時代對于青年的一大考驗。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十一名實踐隊成員在老師的指導下深入鄉間,用腳步丈量鄉村土地,用青春追隨國家發展,因實踐而得真知。此后,實踐隊成員也將繼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發揚“自找苦吃”的精神,堅持以實踐為驅動,用青春和汗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