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皖山忠魂,紅源潛山
潛山是大別山的腹地之一,也是古皖國的所在地,是安徽簡稱“皖”的來源。早在土地革命時期,潛山人民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先后發動了六次農民武裝起義,組建了紅軍師,成立了縣區鄉蘇維埃政權,是鄂豫皖大別山地區重要紅源之地。潛山市烈士陵園建于1958年,陵園具體位于縣城舒州大道816號,占地面積21609平方米,是安徽省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安慶市和潛山市國防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陵園內安葬著200余名烈士,設有烈士事跡陳列館、人民英雄紀念碑等紀念設施。在革命年代,潛山人民不屈不撓、浴血奮戰,數以千計的人民英雄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事跡和革命風范彪炳史冊,他們舍生忘死的崇高品德和犧牲精神千古流芳。

(圖為潛山市烈士陵園大門正面。通訊員 陳妍 供圖)
二、英雄先鋒,永垂不朽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這歲月靜好的年代,我們不會忘記,是誰以血肉之軀換山河穩固,以殷殷之情系華夏民族。走進陵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寫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巨大紀念碑,連同碑前佇立著的三位起義領袖的銅像,莊嚴肅穆,令人心生敬畏。面對著高聳入云的紀念碑,仿佛是先烈們不屈精神的化身,屹立于天地之間,訴說著哪些不為人知的英雄故事。先鋒隊員們緩步上前,輕手輕腳,在紀念碑前集體默哀,像是一次對歷史的追溯,一場心靈的朝圣,一段關于勇氣、犧牲和信仰的深刻對話,向那些為了理想與信念獻出生命的英雄們致以最深的敬意。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莊重與肅穆。

(圖為人民英雄銅像與革命烈士紀念碑。通訊員 陳妍 供圖)
三、聆聽歷史,緬懷先烈
陵園環境莊嚴肅穆,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先鋒隊員們離開烈士紀念碑拾階而上,道路兩側是六個歷史事件的介紹碑,分別是梅寨暴動、請水寨暴動、黃柏暴動、梅城暴動、東鄉先生鬧革命和八斗起義。看著石碑上的介紹,深刻體會到上個世紀的潛山人民在革命斗爭中的英勇和決心,這一次次的起義與暴動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基層政權,推動了潛山革命斗爭的深入發展。繼續向前探訪,左邊是陵園的靜思漫步區,右邊則是陵園的烈士安葬區。烈士墓區每一座墓碑都鐫刻著烈士的姓名和生平事跡,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真切感受到了黨的偉大感召力、人民英雄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人民群眾奮勇直前的奉獻精神,讓人肅然起敬。輕拭墓碑,仿佛在與烈士們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青石碧瓦,陵園內的一點一滴都無一不展現著人民群眾艱苦奮斗、保家衛國的光輝歷史。

(圖為革命先烈公墓。通訊員 陳妍 供圖)
繼續向前走,便是烈士事跡陳列館。展館面積750平方米,分為“紅源火種·初心永恒”“皖水怒濤·信念如磐”“天柱烽火·熱血忠魂”“舒州破曉·換了人間”“潛山先鋒·薪火相傳”五個單元,全面展示了潛山革命先烈生平事跡,在這里,有著星星之火、紅旗漫卷、中流砥柱、勝利旗幟多個展區,每個展區都圍繞著不同的歷史階段和主題展開,全面展示了潛山作為紅色策源地的歷史畫卷。通過觀看一張張黑白老照片,一件件歷史遺留的物件,先鋒隊員們得到了視覺上和精神上的震撼,同時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參觀結束后,隊員們紛紛發出感慨,決心學習紅色文化,培養自己對黨史的熱愛,涵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精神品質。

(圖為革命烈士人物介紹圖。通訊員 陳妍 供圖)
四、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英魂永駐青山在,熱血長流沃土間。壯志未酬身先死,丹心一片照汗青。在這里,我們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每一處遺跡,都訴說著先烈們的英勇與犧牲;每一塊石碑,都鐫刻著他們的忠誠與誓言。這里,是歷史的見證,更是精神的傳承。如今的和平與繁榮來之不易。它凝聚著無數先烈的鮮血與汗水,也承載著他們未實現的夢想與期望。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奮力譜寫時代新篇章。

(圖為星火接力實踐隊隊員合影。通訊員 陳妍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