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來到了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紀念園。通過講解員細心的講解,我們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看到革命先烈們英勇抗敵的身影。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犧牲的戰士們,他們的精神如同這片土地上的青松,永遠屹立不倒。我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偉大與犧牲與堅定信仰,也更加堅定了我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深知,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將這份紅色記憶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銘記歷史。


圖為參觀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紀念園。 團隊成員黃韋藝 攝
隨后,我們前往灌陽縣大源村與三樹村,兩村共筑鄉村振興夢。大源村,我們記錄鄉村風貌,以影像助力;三樹村,則參與捐資助學,并調研稻米輔食廠,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吹胶⒆觽兗冋娴男δ樅痛迕駛儫崆檠笠绲臍g迎,我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教育的重要性和鄉村振興的緊迫性。我們捐贈的運動服不僅溫暖了孩子們的身體,更點亮了他們心中的希望之光。同時,我們也通過觀察調研稻米輔食加工廠,對鄉村產業的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下午,灌陽縣東陽村舉行捐贈儀式,在東陽村的午后,我有幸參與了兩場意義非凡的捐贈活動。廉政藝術作品的捐贈,讓我深刻感受到藝術與責任的交融,它如清風拂面,凈化了鄉村的政治生態。而農產品包裝設計的捐贈,則展現了藝術與經濟的和諧共生,為村民增收致富開辟了新路徑。這些活動不僅展現了學院師生的才華與擔當,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深感,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應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用所學回饋社會,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聆聽朱強書記講述黃關面條由來。 團隊成員馮宇冰 攝
由于了解到了東陽村黃關面廠的廉潔文化,我們拿起了畫筆,在簸箕上描繪出一幅幅寓意清正廉潔的圖案。這是一種藝術創作,更是對廉潔文化的生動傳播。每一筆、每一劃都凝聚著我們對廉潔精神的敬仰與傳承,讓我深刻感受到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魅力。午后,我們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們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對扶貧產業的看法與期望。從他們的言語中,我感受到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扶貧政策的感激。同時,我也了解到扶貧產業在帶動村民增收、促進鄉村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次調研讓我更加堅定了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支撐的信念,也讓我明白了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應該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創作簸箕畫。 團隊成員張子涵 攝
在東陽村度過的后續日子里,我們共同參與到黃關面條加工廠墻繪的創作中。每一筆、每一劃,都仿佛在與這片土地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將色彩與夢想融入這片充滿希望的鄉村。墻繪的過程,不僅僅是藝術的創作,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們用心感受東陽村的每一寸土地,將面條加工廠的日常、村民的勤勞與希望,以及鄉村振興的愿景,一一呈現在墻上。這些畫作,成為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人們在忙碌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希望。這次墻繪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藝術的力量與溫度。它不僅能夠美化環境,更能激發人們內心的情感共鳴,為鄉村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我為自己能夠參與其中而感到無比自豪,也更加堅信,藝術與社會實踐的結合,能夠創造出更多美好的可能。未來,我將繼續用畫筆記錄生活,用藝術服務社會,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在畫墻繪。團隊成員張子涵 攝
通過這幾天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收獲頗豐。它不僅讓我深入了解了鄉村的實際情況和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更讓我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我意識到,鄉村振興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文化問題。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在活動中,我與團隊成員緊密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項任務。我們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放棄。這種團隊精神將成為我未來人生道路上寶貴的財富。最后,我更加堅定了自己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深知自己肩負著建設祖國、服務人民的重任,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
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努力、不斷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為團隊合照。團隊成員黃韋藝 攝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