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 溫朋輝
商河鼓子秧歌,這顆鑲嵌在齊魯大地民間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民俗風情。作為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非遺探查實踐隊的一員,我有幸深入商河,探尋鼓子秧歌的魅力,親身感受它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獨特作用。這次實踐,猶如一場文化的洗禮,讓我對非遺傳承與鄉村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認知。
踏入商河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鼓子秧歌的魅力。在鄉村的廣場上、街巷間,隨處可見人們排練秧歌的身影。當我們看到了正式的表演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表演方陣活力四射,那豪邁的舞姿、鏗鏘的鼓點,仿佛在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故事,讓我瞬間被這濃郁的文化氛圍所包圍。
商河鼓子秧歌起源于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歷經數百年的傳承演變,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舞者們手中的鼓棒,上下翻飛,如同靈動的畫筆,在空氣中勾勒出力量與美的線條;腰間的花鼓,被敲打得震耳欲聾,那富有節奏感的鼓點,是大地的心跳,傳遞著生命的蓬勃力量。舞蹈動作剛勁有力,又不失靈動多變,既有模仿農耕勞作的質樸姿態,又有展現英雄氣概的豪邁招式,一招一式都飽含著先輩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自然的敬畏。
更令人贊嘆的是,商河鼓子秧歌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演,它還衍生出了豐富多樣的文化價值。在商河的鄉村,鼓子秧歌是民俗活動的核心。每逢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盛大的秧歌匯演成為村民們最期盼的文化盛宴。全村老少齊聚一堂,舞者們身著鮮艷的服飾,化著精致的妝容,在舞臺上盡情展現秧歌的魅力。臺下的觀眾們歡呼雀躍,掌聲、笑聲此起彼伏,濃濃的年味和鄉土情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這種全民參與的文化活動,極大地增強了鄉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讓村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歸宿。
在探尋商河鼓子秧歌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它對鄉村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作用。隨著商河鼓子秧歌知名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只為一睹這獨特的民間藝術風采。鄉村抓住這一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曾經寂靜的村莊變得熱鬧非凡,農家樂、民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游客們在欣賞精彩的秧歌表演之余,還能品嘗到地道的農家美食,體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村民們憑借著勤勞的雙手,將自家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制作成特色旅游紀念品,如印有鼓子秧歌圖案的手工藝品、傳統風味的小吃等,在旅游市場上大受歡迎,收入也隨之大幅增加。
同時,商河鼓子秧歌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了滿足秧歌表演的需求,當地的服裝、道具制作產業逐漸興起。這些手工作坊不僅為秧歌隊伍提供了精美的服飾和道具,還吸納了大量村民就業。從布料的挑選、圖案的設計,到道具的制作、裝飾,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村民們的智慧和心血。而且,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這些具有商河特色的文化產品開始走向全國,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為鄉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欣喜的是,商河在傳承和發展鼓子秧歌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政府加大了對鼓子秧歌的保護和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民間藝人傳承技藝,舉辦各類秧歌賽事和文化活動,提高鼓子秧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學校也將鼓子秧歌納入校本課程,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和了解這一傳統文化。在課堂上,孩子們跟著老師學習秧歌的基本動作、鼓點節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一舉措不僅為鼓子秧歌的傳承培養了后備人才,也讓傳統文化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芽。
在與當地非遺傳承人和村民們交流的過程中,我被他們對鼓子秧歌的熱愛所打動。一位資深的秧歌藝人感慨地說:“鼓子秧歌是咱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咱不能讓它在咱這一代失傳。只要還有一口氣在,我就要把這秧歌跳下去,把這手藝傳給更多的人。” 正是有了這樣一群堅守者,商河鼓子秧歌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這次商河之行,讓我收獲頗豐。我看到了非遺文化在鄉村振興中蘊含的巨大潛力,它就像一根紐帶,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通向未來;一頭系著鄉村的文化根脈,一頭拉動著鄉村的經濟發展。商河鼓子秧歌不僅讓鄉村的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更讓鄉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深感自己肩負著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的重任。回到學校后,我將積極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向同學們宣傳商河鼓子秧歌的魅力和價值,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優秀的非遺文化。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為非遺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像商河鼓子秧歌這樣的優秀傳統文化必將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讓鄉村的未來更加美好。(通訊員 溫朋輝)
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非遺探查實踐隊 責任編輯:劉顏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