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 張碩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非遺文化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華大地的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承載著無數匠人的心血與情感。2025年1月20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非遺探查實踐隊帶著對非遺文化的敬畏與熱愛踏上了前往日照市的旅程,共同繪就一幅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新篇章。
我們非遺文化之旅的第一站是日照市文化館。剛步入展廳,一幅幅色彩鮮明、構圖飽滿的農民畫便映入眼簾,它們如同生動的歷史畫卷,將我們帶入了日照農村的生活場景和節日慶典之中。從田間勞作的辛勤到節日慶典的熱鬧,每一筆都透露著農民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這些畫作不僅展現了日照農民的藝術天賦,更是日照農村文化的生動寫照,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展廳的另一側,黑陶、剪紙、刺繡等非遺作品逐一亮相,它們或古樸典雅,或精巧細膩,無一不彰顯著日照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黑陶,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瑰寶之一,其制作工藝歷史悠久,每一步都需要匠人精心打磨,才能呈現出完美的作品。在與黑陶傳承人王師傅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制作黑陶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王師傅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這門技藝的深厚情感,他用自己的雙手,將黑陶這一古老的文化符號,賦予了新的生命與活力。

圖為日照市文化館展覽的陶藝作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碩 供圖
剪紙藝術以其獨特的構圖和寓意吉祥的圖案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剪紙藝術工坊,我們跟隨剪紙傳承人劉老師學習起了基礎的剪紙技巧。劉老師手中的剪刀在紙上飛舞,如同舞者輕盈的步伐,每一剪都精準有力,一幅幅寓意吉祥的剪紙作品在她手中誕生。我們不禁為劉老師的精湛技藝所折服,同時也感受到了剪紙藝術背后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
刺繡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其細膩的手法、豐富的色彩和寓意吉祥的圖案,讓人嘆為觀止。在刺繡工坊,我們親眼見證了刺繡傳承人張阿姨如何將一根根細線,編織成一幅幅精美的刺繡作品。張阿姨從小就跟著奶奶學習刺繡,這門手藝已經傳承了好幾代人。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歡上刺繡。在張阿姨的指導下,我們親手嘗試刺繡,雖然手法生疏,但每一次動手嘗試,都讓我們對刺繡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圖為實踐隊員與當地工作人員交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碩 供圖
在調研的尾聲,我們與多位非遺傳承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談會上,傳承人們紛紛表達了自己對非遺文化傳承的熱愛與堅持,也分享了在傳承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困惑。農民畫傳承人趙老師感慨地說:“現在愿意學習農民畫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希望學校能多開設一些相關課程,讓孩子們從小接觸并了解這門藝術。”趙老師的話語中透露出對農民畫傳承的擔憂與期待。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并參與到農民畫的傳承中來,讓這門古老的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剪紙傳承人劉老師則希望政府能加大對非遺文化的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非遺文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他們的言辭中充滿了對非遺文化的深厚情感,也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非遺文化不僅是民族瑰寶,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此次非遺文化之旅不僅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非遺文化的重要性與獨特性,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傳承與創新的力量。在傳承中,我們不僅要保留其原汁原味,更要融入現代元素,讓其在當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于探尋和挖掘更多的非遺文化資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 張碩)

圖為曲阜師范大學非遺探查實踐隊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鞏芯如 供圖
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非遺探查實踐隊 責任編輯:劉顏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