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學“強引擎,興鄉村”課題組于2021年7月成立,由會計學院的邱雯清同學牽頭,指導老師為來自浙江工商大學的萬源星副教授。課題組由浙江工商大學本科生跨學科組成,分別來自會計、統計、經濟、公共管理等多個學院,至今已有20位同學參與。整個調研過程共歷時647天,形成376次訪談、64萬字調研資料、2577份有效問卷。
課題組的調研以鄉村振興為大背景,調研聚焦于強村公司。通過調研訪談、模擬仿真等方法,探究強村公司的建設模式、成效、優化策略和推廣思路。調研成果為模型總結、問題診斷和優化建議。調研的特色是,樣本覆蓋全省域、模型覆蓋所有強村公司,意見建議可執行性強。相關經驗獲得省委主要領導的批示,在省內進一步推廣復制。項目組在2023年5月,獲得浙江省第十八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金獎。
強村公司是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投資、參股組建公司實體或入股縣、鄉級聯合發展平臺,以項目聯建等形式統籌轄區內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實行公司化運營兼顧社會效益的企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它與以往的合作社相比,在資金來源、經營范圍、人員結構、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調研以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等10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強村公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為參考。調研組實地走訪了浙江省11個地級市的223家強村公司。調研發現強村公司在三個建設要素上表現出差異:一是業務渠道,分為政府主導型和市場推動型;二是經營人才,分為職業經理型和村委干部型;三是主體結構,分為一村獨創型和多村聯創型,最終概括出八種建設模式,這八種建設模式全部覆蓋了現有強村公司。
調研發現,強村公司在建設運營中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整體規模偏小和實繳資本低,強村公司成立時間比較晚,運營時間短,且規模普遍不大,資本實力總體偏;二是運營能力偏弱和經營人才較匱乏,強村公司在成立和運營前期,很多業務并非來自市場化的渠道,部分收入來自財政補助,并且隨著強村公司逐漸發展壯大,亟需通過引入職業經理人等高端人才以補齊公司運營能力短板;三是業務范圍較狹窄和附加值偏低,當前我省強村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聚焦在產品或服務附加值較低的領域;四是管理和經營機制不夠規范,有些強村公司按照現代公司制度設立了股東大會、監事會、理事會等機構,但這些機構并未真正發揮監督管理職能和作用,同時強村公司在經營管理中也不夠規范,公司資金使用、物資采購、工程項目招投標等過程中容易違規。
針對以上問題,課題組提出相應建議。一是立足壯大資本實力,通過探索國企和成熟民企參股或控股等多元模式組建創辦強村公司;二是圍繞按需配置張羅人才,通過對專兼職人員的內部選拔、外部招聘、項目制聘用等方式打造強村公司運營團隊和能力;三是強調穩中求進推動經營,通過盤活閑置資產、承接公共項目、發展鄉村特色業態等形式拓展強村公司業務資源;四是深化依法依規加強公司治理,通過優化內部管理、強化外部監督、推動資金收付數字化等做法規范強村公司行為。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下簡稱“‘挑戰杯’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和地方政府共同主辦,國內著名大學、新聞媒體聯合發起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全國競賽活動。自1989年首屆競賽舉辦以來,“挑戰杯”競賽始終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在促進青年創新人才成長、深化高校素質教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廣大高校乃至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