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3日,大理大學醫學部“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服務隊”深入洱源縣山石屏村,此次活動不僅是學習與實踐,更是希望通過“推廣普通話”的溫暖行動,為
這片土地上的居民搭建起溝通的橋梁,助力鄉村振興的夢想照進現實。

語言助力發展
普通話,這一跨越千山萬水的語言,如今成為連結云南大理山石屏村(曾稱“麻風村”)與外界世界的金橋。在李桂科醫生的引領下,服務隊深入探訪了麻風病博物館,見證了麻風村的歷史蛻變,深刻體會到普通話的推廣使用在鄉村振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語言記錄故事
服務隊耐心指導村民們學習普通話,讓語言成為他們表達自我、融入社會的鑰匙。隨著村民們發音越來越標準,隊員們心懷敬意地傾聽并記錄了22位麻風病康復者的生命故事,他們努力用普通話敘述著從患病至康復、從孤獨至重歸社會的歲月。



語言破除壁壘
在宣教廳,服務隊與李桂科醫生深入探討普通話在消弭歧視、促進社會和諧共融上的巨大潛力。語言,不僅是一種交流工具,更是連接心靈的紐帶。

語言開啟新機
結合醫療知識,服務隊創新性地將普通話教學融入健康檢查中,如血壓監測、關節活動評估等。這不僅激發了康復者學習普通話的熱情,也提升了他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照顧能力,為他們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大理大學醫學部“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服務隊”在山石屏村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一次深度融入鄉村、助力基層發展的寶貴經歷,不僅推動了語言的傳播,更在服務隊與村民之間編織了一張情感的網絡,讓彼此的心靈緊密相連。山石屏村的每一點變化,都是普通話教育推動社會進步的生動注腳,它證明了國家在縮小城鄉差距、追求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堅定步伐。這是一次語言與心靈的雙重交融,一次關于責任、夢想與希望的美麗邂逅,共同繪就了鄉村復興的輝煌篇章。

作者:葉楊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