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家風,傳承“活態”血脈之源
紅色家風是中國共產黨永不褪色的“傳家寶”。實踐團于7月14日采訪新四軍老戰士紀鋒之子紀建宇,2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癥導致雙下肢重殘,但他身殘志堅,樂觀向上,先后成立了安徽省殘疾人汽車輔助裝置有限公司、巢湖市首家防偽印章廠和市首家殘疾人用品用具供應站,并參加各類公益活動,累計捐款捐物達30多萬元。先后獲得“中國好人”“安徽省勞動模范”“巢湖市優秀共產黨員”等80多項榮譽,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紀建宇自小接受鐵軍精神的熏陶,流淌著共產黨人“堅持敢于斗爭”的紅色血脈,擁有無比堅定的意志,這正是優良黨性黨風家風的重要體現。
紅色資源,通往“活態”記憶之門
紅色資源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以此為鑰,7月12日起實踐團依次前往巢湖市博物館、馮玉祥故居、李克農故居、新四軍東進抗日第一槍紀念館等地敲開紅色記憶之門。通過“實境課堂”,實踐團成員感受到李克農將軍對黨忠誠,不怕犧牲地堅定信念。隊員們重走七師路,在充滿紅色記憶的道路,感受鮮活的歷史場景,將紅色文化元素以實體化、活態化的方式呈現,實現文化記憶的交互構建。
紅色人物,點亮“活態”榜樣之光
紅色人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精神的傳承者。工商管理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歷年有“學榜樣力量,展青春風采”專訪老黨員特色活動,以了解、學習紅色榜樣人物為目標,支部已采訪老黨員30多位。接續2024年暑期三下鄉,團隊采訪了“只要還站得動,就會堅持下去”的“雙拐教師”梁邦定;“堅持到不能再堅持為止”的“紅色宣講員”徐孝旺;“扎根廣嚴村,為老與小”健康“護航”的“最美鄉村醫生”王義桃。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員們拋頭顱、灑熱血,和平建設年代,一位位黨員在各自的崗位上勇擔當、敢奉獻,風雨百年,不變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榜樣就在身邊,我們要以優秀黨員為榜樣,不畏犧牲、奮勇前進,忠于黨和國家,在新時代新時期勇挑重擔。
紅色課堂,拓展“活態”培育之路
紅色教育的意義,一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前期的參觀之行,隊員們進行紅色情景轉場演繹。在身臨其境中了解歷史事實,深刻感受先輩不畏犧牲、視死如歸的偉大革命精神與愛國情懷。二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7月15日,實踐團到烔煬鎮中李村留守兒童學校開展紅色支教活動。團隊通過情景轉場導入紅色故事,讓孩子們體驗場景式教學,課堂形式新穎、氛圍活躍,孩子們積極參與互動,通過實踐課堂加深孩子們的家鄉紅色文化認識,引導青年學子走與紅色精神相結合、與實踐發揚相結合的紅色傳承道路的時代新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新時代新青年,應該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傳好紅色基因、守好紅色文化,牢記歷史,開創未來,將紅色精神融入日常,不斷通過暑期“三下鄉”“返家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受鍛煉、長才干,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