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實踐團成員合影
跟隨沈揚林的步伐,實踐團成員深入了解了青陽農民畫的起源和近些年一步步的發展。他創作農民畫的歷程與青陽農民畫的發展緊密相連。沈揚林作為土生土長的楊田人,從小受到當地農耕文化和民間藝術氛圍的熏陶。一路上,他熱情地向實踐團介紹一幅幅帶有皖南特色風俗的農民畫,并和帶隊老師進行溝通交流,探索青陽的文化背景氛圍及農民畫為什么能在青陽得到一個良好的發展。目前,沈揚林等傳承人以“名師帶徒”“基地培訓”等方式,將農民畫技藝扎根于鄉土,讓更多村民從“觀者”變為“創作者”,使這一非遺藝術在活態傳承中煥發新生。這種“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創作理念與傳承實踐,不僅守住了農民畫的文化根脈,更彰顯了鄉村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圖2實踐團向沈揚林采訪
參觀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就青陽農民畫的發展現狀向沈揚林老師進行深入的交流采訪。沈老師介紹,他于1983年首次接觸農民畫,主要是受父輩影響,從小喜愛繪畫,因此后來投身于農民畫創作。他指出,目前學習農民畫的年輕人較少,創作隊伍缺乏活力,希望更多年輕人能投身其中。他還提到,農民畫的衍生品主要以文創產品形式進行銷售,目前主要通過線下展覽和“非遺進校園”活動推廣,線上平臺的銷售方式尚未普及。目前,當地政府也積極為青陽農民畫提供銷售支持和活動支持。

圖3沈揚林向實踐團介紹作品
參觀中,沈揚林熱情地向實踐團展示了一幅幅描繪皖南風俗的農民畫作:曬谷場上金黃的稻穗、田間辛勤勞作的農人、節慶時舞動的長龍……這些鮮活場景呈現出極具皖南特色的民俗生活,畫作巧妙融合了磚雕、木雕等傳統工藝的美學特質,同時注入了新時代的生活內涵。青陽農民畫以土地為紙、以生活為墨,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中,繪就了一幅展現鄉村記憶與文化自信的生動畫卷。

圖4沈揚林向實踐團講述畫作的內涵與故事
非遺技藝的傳承,既離不開傳承人對文化的熾熱情懷與堅定自信,也離不開政策護航與市場活水的雙向推動。唯有匠心守藝以創新破局,方能真正激活非遺的生命力,讓這條文明薪火之路行穩致遠。
供稿:陳心悅/拍攝:金文杰趙雪瑩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