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學生的考核和選拔方式比較單一:選拔方式不變,評價方式不變,得分數者得天下。同時校內校外“內卷”嚴重,升學壓力大,學生負擔重,“雙減”難實行。二、教育觀念落后,職業教育發展滿足不了家長的需求:目前社會對職業教育不夠重視,職業教育本身發展也存在較多問題,無論是就業環境還是人民的觀念對教育職業的學生并不友好。所以家長較為關心孩子成績。又因為部分家長文化水平低,思想覺悟低,以賺錢為主要任務,不了解相關教育政策額,對孩子的學習幫助不夠。三、經濟水平差距過大,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目前城鄉地區經濟水平差距仍然過大,地區教育資源的獲得度不同,使不同地區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設備質量相差過大,使不同地區學生多樣發展和課后服務的選擇不同。不同學校獲得的社會關注度不同,“雙減”政策的實施度也參差不齊。四、缺乏明確的統計標準:這條政策具有很大的彈性空間,用“平均完成時間”來進行統計不夠明確。既然不好統計時間,學校無法監督落實,最終只能口頭上強調一下。“雙減”政策落實也不具體。五、缺乏懲罰措施:作業時間不好統計、分配時間不夠協同,學校也無法監督落實,這表示著沒有配套的懲罰措施。既然沒有完整的懲罰標準和措施,就無法保證教師布置作業超標。六、工作績效評價和教育制度影響:目前仍然中高考選拔制度,老師的工作績效標準仍然是以學生分數和升學率為中心。學生考試成績好,老師就會被認可。那么老師們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老師們能想到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多布置作業、多強化練習。學生們之間的“內卷”也會越來越嚴重,校外培訓的需要也會越多。七、“雙減”政策的執行力度和宣傳度不夠:“雙減”政策實施過程中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學生和家長的了解程度低,關注度低。同時這也使家長和學生對“雙減”政策的參與執行度較低。
作者:大學校園網來源:大學校園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