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盤活文化資源 壯大集體經濟”團隊赴渭南市蒲城縣蘇坊鎮黨定村開展實踐調研
習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縣余村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兩山”理論的提出與貫徹,推動了新時代以生態文化資源保護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鄉村實踐。生態文化型村莊,是指處于自然景觀優美、環境污染少的地區,以“人化自然”對自然景觀進行人為開發管理而形成特色生態文化資源的村莊類型。生態文化型村莊立足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展生態旅游、康養度假、休閑露營等特色產業。
為探尋生態文化資源型村莊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狀況,探索具體村莊依靠特色文化資源發展集體經濟的不同模式。4月13日,馬克思主義學院“盤活文化資源 壯大集體經濟”調研團隊一行人前往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蘇坊鎮黨定村開展調研活動。

項目成員與村莊相關工作人員合影
黨定村地處蒲城縣西部20公里處,北望橋陵山脈,南依西禹高速,西臨富平,由原黨定、長義兩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積8800畝,全村轄10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1034戶3989人,村黨總支下設黨支部2個,黨員96人,村兩委干部10人,交叉任職2人。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但多年前的黨定村班子不聚、產業不強、群眾不富,垃圾遍地、人畜混居、設施落后,是典型的“軟弱渙散村”“空心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外村人口中的“十里爛黨定”,曾讓村民們抬不起頭來。2016年開始,黨定村提出“加強黨建聚民心、重塑黨定新形象”的發展理念,通過強班子引領、興特色奶山羊產業,逐漸探索出“黨支部+”“聯合黨委+”等黨組織引領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從“空殼村”想“村強民富”的華麗蛻變。

項目成員采訪村莊相關工作人員
根據調研,實踐團隊總結得出,黨定村“黨組織+”的引領模式是其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曾經的黨定村是有名的“空心村”和“集體經濟空殼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借助2015年蒲城縣鎮村綜合體制改革的契機,黨定村(原9個自然村)與長義村(原4個自然村)合并,選舉致富能人胡宏社當選村黨總支書記。黨支部依據村內長期存在散養奶山羊的傳統,做出將養殖奶山羊作為村莊主導產業的決定,先后多次赴寶雞、富平等地考察學習,推出“村黨組織+”產業發展與能人“幫帶扶”模式,將村內分散的土地資源、農業基礎設施、種植大戶、財政支持資金匯集起來,建設四通奶山羊養殖小區、宏達奶山羊養殖基地兩大養殖區,并向村內養殖戶提供技術培訓、基礎設施供給等服務,逐步構建起黨定村持續發展的產業基礎和內生動力,探索形成了黨定村生態可持續產業振興之路。

奶山羊養殖場
通過總結經驗成效,探索“黨支部+”“聯合黨委+”等黨組織引領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從“空殼村”想“村強民富”的華麗蛻變。2016年農村人均純收入11150元,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0余萬元。202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4500元,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70余萬元。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00元。在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黨定村還實現院落凈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生產生活設施初步配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翠木古樹相交輝映,形成了一個有機、循環、高效的生態產業鏈。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陜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陜西省省級集體經濟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作者:朱詩瑜 來源:大學生校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