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踐前期準備
為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幫助青年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黨的歷史發展經驗與成就,大連理工大學“紅色芳華,史海尋珠”實踐團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了此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2021年12月5日,實踐團全體同學于化綜樓黨員之家召開第一次線下會議,初步確定了此次活動的實踐地點及實踐路線。會議上,實踐團的同學們進行了工作分組,以便在后續實踐中更加明確高效地執行實踐任務。
二、調查問卷
2021年12月21日至24日,實踐團問卷組的同學制作了此次寒假社會實踐的調查問卷,并于24日晚準時發放該調查問卷。問卷充分考慮了調查群體的年齡、職業覆蓋面及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調查了廣大群眾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
三、北方組
2022年1月16日,來自三座不同城市的三名實踐組同學齊聚遼寧鞍山,率先開展了此次寒假社會實踐的線下活動部分。實踐組的同學們來到了位于鞍山鋼鐵工業園區內的鞍鋼博物館,開展了此次實踐活動。
實踐團特邀了講解員對鞍鋼的歷史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并參觀了位于鞍鋼煉鐵總廠的老一號高爐。通過此次實踐行,實踐團的同學們學習到了鞍山鋼鐵廠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鋼鐵領域人才培養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
四、北方組
2022年1月16日下午,北方實踐組來到了下一實踐點——遼寧沈陽,來到了沈飛航空博覽園,繼續開展本次實踐活動。
出于疫情防控要求,沈飛航空博覽館內不對外開放,實踐同學沒能夠進入館內參觀。實踐團模擬借鑒“青年大學習”的形式,對沈飛集團前身——沈陽飛機制造廠進行詳細介紹,而廣場上陳列的十三架殲擊機則代表了我國近代以來航空領域的高速發展,沈飛集團更是參與了國產大飛機C919的設計與制造。
通過此次實踐行,實踐團同學認識到無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是“十四五”當前,沈飛集團都在我國航天事業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實踐團成員在實踐結束之后認真撰寫文字體會,將自己在本次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學記錄下來。
戚元
此次實踐活動,我們走訪了鞍山、沈陽兩地,通過實地考察的形式,學習了東北重工業基地在國家建設、民族復興道路上發揮的建設性作用。新中國成立初期,鞍山鋼鐵廠始建于被炸毀的工廠之上,為新中國煉出第一爐鋼鐵,并培育了無數煉鋼領域的頂尖人才;沈陽飛機工業集團為新中國試制成第一架戰斗機,是我國航空工業的搖籃,C919大客機的研發與試飛,離不開沈飛的身影。這次實地走訪,我不僅學到了新中國重工業建設的歷史,更對建黨百年偉大成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宋天儀
此次社會實踐之行,我們首先來到了鞍鋼博物館,鞍鋼博物館,就像一本鞍鋼史冊,它從舊中國30年滄桑歲月到新中國近70年不懈奮斗,每頁的內容一字字一句句的讀來,都是宏大、深邃的歷史印記。鞍鋼博物館不僅是中國冶金文化建設基地,它所展示的鞍鋼憲法、鞍鋼英模等內容,既是鞍鋼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冶金文化的寶貴財富,更是愛國主義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考察學習的革命基地。
接著我們來到了沈飛航空博覽園,這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功炳天疆展館,數字記錄了這些殲擊機的赫赫戰功:殲5飛機裝備部隊767架,擊落敵機21架、擊傷敵機25架的戰功;殲6飛機裝備部隊5000多架,創造了擊落擊傷敵機23架,而自己損傷為零的記錄,被譽為“功炳天疆,一代名機”······
正是因為有了中國航空工業和偉大的人民空海軍,中國不僅擺脫了積貧積弱的沒有制空權時代,在神州上空筑起了空中“萬里長城”,讓祖國大地更加安寧,百姓安居樂業。
劉炳綱
“矢志不渝,無私奉獻”,這是我們的擔當使命。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代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孟泰先生以身作則,率先獻交器材,修復鞍鋼高爐。這是一名黨員的“擔當”。新時代下,國內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機遇和挑戰并存,各座“高山”需要翻越,各條“險灘”需要邁過。作為即將接過時代接力棒的“新一代”,我們既要砥礪前行、運籌帷幄,又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