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歷史逾千年,圓鈴大棗促發展
1月5日,實踐隊員們來到茌平區肖家莊鎮進行實地實踐。山東省茌平區位于魯西平原,聊城市東部,這里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造就了品質優良的茌平圓鈴大棗。它因鮮果形似圓鈴得名,個大皮薄、肉厚核小,果形飽滿、肉實,甘甜香脆,營養豐富,曾被歷代列為貢品。

而關于圓鈴大棗的來歷,村民自豪地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很久以前,茌平肖莊一帶,黃河之水泛濫,民不聊生。直到有一日,天上飛來一對美麗的鳳凰,將口銜的金色種子灑落在這里,自此,黃河水退,種子發芽,結出圓鈴狀的紅果。這種紅果不僅可以充饑,還能入藥,引得百姓們大量種植。為了紀念鳳凰,人們便把鳳凰播種過的地方命名為“肖”(“肖”在甲骨文中便如騰空翱翔的鳳凰),也就是現在茌平區的肖莊鎮。
圓鈴大棗產業始終是肖莊鎮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一環,獲得了多項產品榮譽。2004年12月,茌平區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圓鈴棗之鄉"。2005年12月,茌平區在"中國國際棗業產業化發展論壇"上被評為"2005年名優紅棗生產縣"。2006年05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茌平圓鈴大棗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多項榮譽稱號,為肖莊鎮的持續穩健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生態旅游引人氣,特色采摘見豐收
在金秋時節,當地會在茌平肖莊鎮棗鄉生態園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圓鈴大棗采摘節”。自2012年舉辦首屆中國圓鈴大棗采摘節以來,肖莊鎮加大中國圓鈴大棗生態園的建設投入,完善硬件設施,挖掘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增設人文景觀,先后建成望晉臺、孝慈湖等多個景點,并于2015年12月通過國家3A級景區認定。實踐隊員在探訪中了解到,棗樹王是圓鈴大棗生態園重點打造的核心景點,它種植于明代中期,有著近500年的樹齡。據記載,棗樹王曾有過高產680斤大棗的紀錄。樹冠層次分明,巍巍乎有王者風范。故當地群眾奉其為棗樹王。棗樹王歷經500多年滄桑依然根深葉茂,生機盎然。2005年茌平縣政府將其命名為“棗樹王”。聊城市林業局也將其列為“古樹名木”,進行重點保護。

“中國圓鈴大棗采摘節”讓游客在體驗田園風光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是一次讓身心得到全面放松的鄉村旅行。工作人員介紹到,“中國圓鈴大棗采摘節”最大程度地激發了當地的旅游效應,每年旅游體驗人數達十萬余人,旅游收入100余萬元,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同時,肖莊鎮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力,不斷引進棗樹先進栽植管理技術和經驗,帶動鄉村產業振興,實現農民致富增收。
建設生態基地,發展品牌營銷
茌平肖莊鎮棗鄉生態園自2010年成立以來,為圓鈴大棗產業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生態園主打特色圓鈴大棗產品,并延伸了烏棗、碳棗、速凍鮮棗等深加工產品,通過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為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打下基礎。2022年11月,聊城市政府認定茌平肖莊鎮棗鄉生態園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實踐隊員通過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到,為拓寬大棗及相關產品銷路,肖家莊鎮實行“新村黨委+村集體+農戶+合作社+電商平臺”五位一體的融合發展模式,構建起完善的電商平臺與新村發展的互利共贏機制。肖莊鎮政府投資建設了兩個直播間,自從運營以來,極大地提高了圓鈴大棗的銷售量。
當地的農民為實踐隊隊員熱情的介紹了圓鈴大棗的美味和營養價值,“圓鈴大棗無論怎樣吃都很好吃。生吃是脆生生的甜,蒸熟了吃是綿綿的,和蜜一樣。”如蜜般的甜棗也給鄉親們帶來了如蜜般的生活。通過調研走訪和問卷調查,實踐隊員了解到,村民們借助圓鈴大棗產業的整體帶動作用,種植棗樹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并且在大棗農閑的季節,村民們還可以種植其他的農作物。農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同時提高了整體的幸福感。

在產品銷售方面,品牌營銷是至關重要的。聊城市區域公用品牌“聊·勝一籌”之中,就有圓鈴大棗,它以優異的品質帶動了品牌的競爭力,為塑造品牌的整體形象做出重要貢獻。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實踐隊員們了解到了山東省茌平區圓鈴大棗產業的整體發展,感受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大意義。“六月鮮花連水香,千家小棗射云紅”。一顆圓滾滾的棗,帶領肖家莊鎮人們走上了鄉村振興的致富路。從此,肖家莊鎮人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