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矢志三農,田園逐藝”赴危害鄉村振興實踐服務團在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團委書記劉燕杰、專業指導教師閆征南、徐曉召的帶領下,于7月10日來到了威海臨港區汪疃鎮櫻聚源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參觀學習,并與汪疃鎮黨委宣傳委員林斌、山東櫻聚源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蘆相英開展座談會。
為新時代鄉村振興建設新局面,實踐團走進齊魯鄉村典型樣板——麓園果鄉樣板片區。麓園果鄉樣板片區實行“紅色黨建+金色產業+綠色治理”發展模式,將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武器,逐步探索發展鄉村振興新模式,通過推動農業產業科技化、現代化,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型片區,依托優異的區位條件,結合豐富的自然資源,立足實際,走出了一條產業引領,多方收益的振興之路。麓園果鄉不僅改良了自己的農村發展方式,還構建起“兩廊五區”現代農業產業新格局帶動11家農業企業成為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企業的興起給村民們帶了更多選擇,村民可以“家門口”就業實現人均年增收約2.79萬元。麓園果鄉在新時代鄉村振興做到了企業農戶雙收益。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麓園果鄉無疑是鄉村振興模范代表。
下午,實踐團參觀山東櫻聚緣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組培室,青島農大優秀校友以及櫻聚源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蘆相英給實踐團成員做了講解,實踐團成員積極了解苗木生產流程,學習專業知識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實踐團成員依次參觀了培養處理室、超凈工作臺、組培室,以及相關機械設備如滅菌器、培養器、恒溫器,對自己的專業知識紛紛表示肯定。據鎮黨委宣傳委員林斌介紹,組培室中的培養品種不止提供給山東,其包括馴化、滅菌、疫苗等多個步驟,最終銷售給北上廣以及其他內陸城市與鄉鎮農業企業及農戶。
接著,實踐團走進苗圃田地,與農作物近距離接觸。期間,實踐團成員熱切提問,青島農大園藝學院指導教師閆征南、徐曉召與青島農大優秀校友為實踐團成員耐心解答。“實習參觀的機會不易,大家一定珍惜真正接觸田地的機會”指導教師閆征南強調到。老師將農業生產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為實踐團成員講解生產流程及原理,170畝田地所采用現代化生產方式,與國外先進技術結合,采用壓條繁殖方式生產砧木,推行機械化生產,并由半機械化生產向機械化生產邁進。櫻聚源公司副總蘆相英感慨道,公司工作人員老齡化嚴重,大多為60歲以上農民,缺少青年職工。實踐團成員紛紛陷入了沉思,紛紛認同自己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為農業注入新鮮血液這項重要任務。
參觀結束后,實踐團前往科技大樓開展座談會。園藝學院團委書記劉燕杰、專業指導教師閆征南、徐曉召、汪疃鎮黨委宣傳委員林斌、山東櫻聚源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蘆相英青島農大部分優秀校友一同參加了會議。
首先蘆相英經理詳細介紹了櫻聚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以及公司發展歷程,她提到櫻聚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在2017年于法國合資,現引領當地優良蘋果品種“威金一號(威海金)”的苗木培育與栽種。
實踐團成員寧學彥詢問蘆相英經理,公司的發展給周圍農村帶來了什么,在鄉村振興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蘆相英經理親切的回答道,企業與農民結合緊密,首先企業的生產田地扭轉自當地土地,這不僅給農民帶來租金收入,還可以讓農民有更多機會從事其他工作,同時,企業還給周圍7個村農民提供工作機會,通過農民工來此打工,獲得另一份收入。蘆相英經理提到,農民工勤勞,肯吃苦,企業也會給周圍農村農民開展培訓,農民也可以獲得更多生產技巧。聽到這里,黨委書記劉燕杰補充道,大學生應培育吃苦耐勞的精神,積極支援家鄉建設。
隨后,一名實踐團成員問道,企業最需要哪方面的人才,蘆相英回答道,研發人員、管理人員都是企業最需要的。徐曉召老師對此也補充道,當今企業最需要的是“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多元化人才。實踐團成員還就第三產業與農業的結合情況以及公司的其他業務提出相關問題,其中,蘆相英經理介紹道,櫻聚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設第三產業相關體系,具體涉及蘋果博物館,觀光田等項目。徐曉召老師也提到麓園果鄉正在開展農業觀光、文化傳播、科技宣傳方面的項目。
座談會尾聲之際,實踐團成員一同觀看了麓園果鄉宣傳視頻,蘆相英經理與劉燕杰、閆征南、徐曉召老師紛紛表達了對實踐團成員及當代大學生的殷切期望,希望未來農業發展能有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
在國家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的背景下,“三農“向好,青年奮進必將成為新趨勢,實踐團成員亦將執著信念,矢志三農,為三農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