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的實施,是國家為解決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的重大舉措。為了更好地實現“雙減”政策的目標,分析農村家庭教育困境,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研雙減”團隊針對這一現實問題,深入各個農村家庭走訪調研,了解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剖析“雙減”政策下農村家庭教育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這一困境的創新性政策和提升性策略,為形成良好的農村義務教育生態而建言獻策。“政研雙減”團隊各成員在實踐過程中深入農村家庭、互幫互助、發揮團隊精神,并取得良好結果。2021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這是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雙減”工作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雙減”政策聚焦立德樹人,堅持學生為本,把保障學生權益作為根本出發點。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研雙減”團隊在“雙減”政策實施的大背景下,召開第一次集體會議決定各成員在家鄉各地實地調研,針對學生、家長、老師三大群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采訪學生、家長、老師、收集調查問卷等形式和方法收集有效信息和大眾民意,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調研。2022年7月6日,“政研雙減”團隊隊員華德鑫實地趕赴山東省德州市邊臨鎮東華村,針對一戶農村家庭進行深入的采訪調查,采訪到的四年級張某某同學表示,“在‘雙減’政策實施下,有效的減輕了作業負擔,可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雙減”政策實施以前,應試教育和“題海戰術”使學生作業負擔越來越重,經常寫作業到凌晨,睡眠不足,無法有效提升學習效率。而“雙減”政策依據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明確規定不同階段中小學生的作業時長,嚴禁中小學生超負荷學習。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學生才能夠走出作業困局,才有時間和精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張同學在擺脫繁重的作業負擔的同時,如何科學地利用好課余時間將成為他和家長面臨的新難題。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在我國網民群體中,學生人數最多,占比為 21.0%。近年來,中小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全球范圍內中小學生的網絡成癮率是 6%,我國中小學生的網絡成癮率約為 10%。中小學生沉迷于電子游戲、短視頻、網文等等,占用其大部分課余時間,影響中小學生身心健康。而采訪的張同學母親表示,“自從“雙減”政策實施后,校外培訓輔導班減少了,有效減輕了家庭教育負擔,但與此同時,家長也對孩子能否自律性學習持懷疑態度,擔心孩子在內卷化學習上會處于落后形勢,反而不利于孩子提升學習成績。”近年來,我國校外培訓市場急速膨脹,校外培訓機構種類繁多,規模龐大,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破壞了正常的教育生態。“雙減”政策明確指出整頓校外培訓亂象,減少學科類校外培訓,并指出校外培訓的非營利性特點,由政府進行主導和引領,使教育回歸公益性正軌。規范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是減負的重要環節。為了治理校外培訓亂象,“雙減”政策堅持從嚴治理,從源頭上不再審批新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臺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強化常態化運營監管。“雙減”政策落地,資本將從校外培訓市場退出,但并不意味著校外培訓行為將徹底從教育生活中消失。短期內,學科類校外培訓班可能還會以各種“靈活”的方式存在,即“打游擊戰”。一些培訓機構的教師開始轉入“地下”,私下組織小班,3-5個孩子一起或者“一對一”進行培訓,。這些“地下”培訓行為小型而隱蔽,治理難度更大。通過實地調研,“政研雙減”團隊收獲頗豐,了解到“雙減”政策實施并不是想象中的順利落實,其產生的教育問題也亟待解決,對此,“政研雙減”團隊建議要完善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體制,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建立校外培訓監管機制,引導校外培訓機構轉型;健全課后服務制度,創新課后服務模式。后續實踐過程中,“政研雙減”團隊將再接再厲,為農村家庭教育困境提出更為有效的建議,促進“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
作者:大學生校園網來源:大學生校園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