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沈紀念館位于安康漢陰縣縣城新街以西的古城墻邊。三沈即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三沈”昆仲少年立志,游學中外,學貫古今,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和享譽國際的國學與文化大師。“小縣出大才,一門三人杰”,這在中國文化史上實屬罕見。而“勤勉的學風,開闊的眼界,科學的精神,高尚的人格,愛國的情懷。”這是后學對三沈精神的概括。

“三沈”畫像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實踐隊迎著驕陽走過花園小徑,從門中望去“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對聯懸掛在古色古香的廳堂之外。實踐隊員們通過展廳的學習了解到,清末民初,軍閥混戰,三沈居于山而不囿于山,主攻“舊學”而導新學先河,闡舊邦以輔新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和文學大師。實踐隊員們對三沈文化、漢陰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了三沈昆仲,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三位文化大師斐然的一生,以及他們為民族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周作人先生對沈士遠的評價

實踐隊員參觀三沈紀念館
修身為本 耕讀傳家
來到紀念館側室,實踐部隊員們首先看到了中央的沈氏家訓。家訓的要義是∶一、做人必修身;二、兒孫盡孝心,三、父母嚴教子,四、為官必清廉,五、持家應勤儉;六、為民擔責任。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沈氏家訓中不僅有厚重的家國情懷,而且注重從日常生活的小節培養子弟勤勉、忠恕、正直、清廉的品格,好的家風不僅影響著一代代族人,也教化著當地的民風。

沈尹默晚年詩詞手稿

實踐隊員對“三沈”作品探討學習
在本次參觀學習過程中,實踐成員深刻了解了“三沈”的家國情懷。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沈家人于民族危亡之時挺身而出,譜寫了家國天下的輝煌歷史畫卷。本次活動使實踐隊員們愈加堅定為黨為民的家國情懷,修身治國平天下,勇擔時代責任,自覺投身于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中。

合影留念
供稿:馬光宇
供圖:鄧子琦
審核:王立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