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后期調研過程的順利進行以及調研結果的準確分析,找明調研活動進行的方向,7月16日晚7點整,開拓者調研隊于線上開展第一次調研會議。會議由調研隊隊長豆國成主持,全體隊員11人參加會議。會議伊始,豆國成向成員介紹本次調研的背景及目的。對于青年一代婚戀觀的調研,不僅代表著一種價值取向,某種程度上,預示著未來中國婚姻狀況的發(fā)展趨勢。隨后,豆國成與隊員們進行商討后,制訂出本次調研計劃,就本次調研項目的具體內容進行分工與安排。首先,本次調研基于以青島市為代表城市,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研。然后,豆國成向隊員介紹本次調研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各種問題提出不同的調研方案。會議最后,豆國成向隊員們給予囑托,注意調研過程中的安全的問題,期待調研活動的順利進行。第一線線上會議活動為后期調研過程的有序進行以及調研結果的準確分析奠定了基礎。
調研需要數據作為支撐,為了獲得更多準確的數據,8月23日,開拓者實踐隊于青島市市南區(qū)進行實地采訪調查。活動由豆國成組織,實踐隊員崔偉偉、胡樹杰、丁文清、雷碩參與。在采訪過程中,實踐隊成員就是否單身、是否結婚、相戀過程、家中是否被催婚、擇偶標準、心中合適的結婚時間等多個問題,分層次對受訪者進行采訪。對于是否被催婚這個問題,受訪者的經歷大都相同,25歲是被催婚的高發(fā)時間,但是如果有對象,這種現象就會減少。與受訪者被催婚的經歷大都相同相反,受訪者在結婚時間的看法上表現出鮮明的差異,女生認為26、27歲結婚比較合適,而男生則認為相對晚一點28、29歲結婚更加合適。實踐隊員從采訪結果中發(fā)現父母更希望孩子早日結婚,但隨著當今社會不斷發(fā)展,經濟壓力越來越大,青年群體青年不再認為結婚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而更傾向于工作生活穩(wěn)定,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之后結婚。經濟給年輕人帶來的,除了更多的選擇權之外,還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更多的壓力與焦慮。青年婚戀觀在如今社會經濟壓力和思想開放的雙重作用下呈現多元化,對婚姻的認識更加理性,經濟對婚姻的影響越來越大。采訪活動的開展為調研提供更加豐富有力的數據支持,使實踐隊對當今青年的婚姻觀有更加清晰明確的認識。
為更全面地了解當今青年對于婚姻觀的認知情況,分析造成目前這種婚姻價值觀的原因,匯報與總結實踐隊調研結果,在問卷收集和采訪結束后,2022年8月29日,開拓者實踐隊成員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行調研結果總匯報會議,會議由開拓者實踐隊隊長豆國成主持,實踐隊成員胡樹杰、崔偉偉、胡兆冉、雷碩參加。會上,實踐隊成員分別就線上調查問卷的收集情況和線下路人的采訪情況進行了總結匯報,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現象與問題,分析了其原因與影響。調研結果顯示,調研對象對于婚姻的看法不一,但青年群體對于結婚的選擇較多,更傾向于較晚結婚,絕大多數選擇在經濟穩(wěn)定后結婚。會議中提到,“經濟給年輕人帶來的,除了更多的選擇權之外,還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更多的壓力與焦慮,因此也會影響到婚姻方面。”由此看出,當今青年對于婚姻的看法多樣,且經濟因素對婚姻的影響逐漸擴大。最后,隊長豆國成對實踐隊調研工作提出了整改意見與建議,對實踐工作進行了點評總結,并希望未來實踐隊工作能夠進一步強化。會議認為,當今青年的婚姻價值觀更加理性并呈現多元化趨勢,而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快速發(fā)展和思想文化的交流沖擊是造成這一觀念的主要原因。會議的召開,匯報并總結了實踐隊的調研結果,同時分析了當今婚姻價值觀形成的原因,對于實踐隊研究當今青年婚姻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
本次實踐活動順利進行,不僅使開拓者實踐隊對于當今青年婚姻價值觀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而且實現了向社會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婚戀價值觀,對當代青年的價值取向能夠有所啟發(fā),有利于當今青年樹立更加健康的婚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