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上午,小組一行人前往宮集鎮凌云家庭農場,這里盛產蔓荊子、桔梗、大青、白術、丹青、決明子等多種中藥材,主要銷售至附近的“中華藥都”——亳州。在這里我們與“藥材癡”宮光前先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宮老先生和藹可親,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宮集鎮區域的藥材近年來的種植情況,在前幾年政府政策優惠的時期,該地區藥材種植面積甚至超過三萬多畝,藥材的價格在每公斤幾十元至幾千元不等。自1988年種植薄荷以來,宮先生以及團隊不斷拓寬藥材種植的種類,面對經常出現的資金短缺、人力不足、市場以及政策變動等多種難題,他也是一直保持學習進步的態度,直面困難,見招拆招。這讓我們對地區的藥材產業以及發展現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深刻地意識到藥材種植的艱辛與不易,從而對宮先生與藥材種植的農民抱有深深的敬意。

2月3日下午,在宮先生的介紹下,我們來到綠地藥材種植示范基地,正值冬季,這里的藥材有的還深埋土地,只有上季的少數藥材還能被觀察到。往示范園里面走,我們正看到幾名農民工有的在翻新土地,有的為藥材除去上面的葉保留根部,在他們的講解下,我們學習到了多種中藥材,薄荷、蔓荊子、桔梗等等。在與農民工的交流中,我們能感受到宮集鎮鼓勵藥材種植、支持醫藥產業對他們的影響非常顯著,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工作崗位與物質基礎,經營好的年份收入過萬,還提升了農民們的幸福感,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為家鄉而感自豪。
在本次實地實踐中,我們收獲了很多,不僅僅是見識的增長、視野的拓寬,也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之前未曾觸及的醫藥產業,了解到另一行業的不易之處。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需躬行。親身實踐得來的經驗更加深刻,影響也更為長遠。在為期兩天的實踐活動中,我們了解到當下醫藥產業優惠政策不足、技術創新不夠、資金缺乏等多種困境的現狀,這就需要綜合國家、社會、行業以及團隊的多重努力,相信醫藥產業發展的明天能夠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