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趙英老師贈予泰安市圖書館的剪紙作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佳一 供圖
泰山趙英剪紙作為山東省的非遺項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技藝。在此次實踐活動中,實踐隊員們親身體驗到了泰山趙英剪紙的制作過程,通過親手動手,實踐隊員深刻認識到剪紙的藝術之美,更加了解了剪紙背后的文化內涵。

圖為趙英老師講解“立春”剪紙的剪法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佳一 供圖
在制作剪紙的過程中,實踐隊員們需要細致入微地將刀在紙上劃開,每一刀都要準確無誤。這不僅僅是對技術的要求,更需要實踐隊員們集中注意力,踏實靜心地完成每一步。實踐隊員發現,剪紙需要實踐隊員們的每個動作都得到細心的呵護,這正是傳統文化注重細節,蘊含著對生活的敬畏和熱愛。而這種細致之美在現代社會常常被忽略,通過剪紙的體驗,實踐隊員在心靈深處重新點亮了這份對細節的追求。
在與趙英老師的交流中,實踐隊員了解到剪紙不僅僅是一種手工藝品,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每一個剪紙作品背后都蘊含著故事和意義。比如,一些常見的剪紙圖案中蘊含著祝福和吉祥的寓意,而一些特殊的剪紙則是根據傳統故事和傳說創作而成。這讓實踐隊員意識到,非遺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寶庫,而實踐隊員們作為大學生,更要積極傳承和弘揚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
文化傳承不只是貴在保護,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傳播。作為大學生,實踐隊員們應該主動融入到非遺文化的傳承中去,通過實踐活動,讓這些文化活起來、繁榮起來。民間剪紙以各種形式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袒護生命,頌揚生命,對生命的崇拜,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美好祝福。鼓舞著人們繼續奮斗,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傳統手藝,在此次活動中,有很多小朋友的參與,他們的眼神里充滿了對剪紙的好奇,給泰山剪紙的傳播帶來了極大的能量。泰山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薪火相傳,在各社區以及旅游場所也開展了宣傳工作,在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非遺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對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圖為實踐隊員與泰山剪紙傳承人趙英老師合影。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佳一 供圖
而如今,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非遺文化逐漸被冷落和遺棄。因此,實踐隊員們作為大學生有責任去守護非遺文化,讓這些文化寶藏能夠繼續流傳下去。每一個項目背后都有著深遠的文化內涵,每一個手藝人都是這個文化傳承的守護者。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傳承著世代相傳的技藝,將非遺文化傳承給后人。而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更應該擔起責任,積極參與到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中去。我們實踐隊員不僅僅獲得了實踐經驗和技藝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對非遺文化的熱愛和責任。作為大學生,實踐隊員們應該主動承擔起非遺文化傳承的責任,并通過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非遺文化。
回顧這次實踐活動,實踐隊員收獲良多。我們看到了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看到了大學生的力量和責任。實踐隊員將以此次實踐活動為契機,堅定不移地投身到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中去,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和傳承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非遺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光彩。讓實踐隊員們共同努力,讓非遺文化永遠流傳下去。ㄍㄓ崋T 王西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