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1月16日訊(通訊員 冮明歡) 古老的非遺文化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拓片這一非遺瑰寶亦在其中熠熠生輝,吸引著五湖四海的目光去探尋其深邃的文化內涵與藝術魅力。與此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恰似一場甘霖,滋潤著廣袤鄉村大地,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廣闊的空間。在這雙重機遇的交織下,拓片非遺與鄉村振興正攜手踏上新的征程,綻放出別樣的光彩,引領人們走進一個傳統與現代交融、文化與發展共生的美好圖景。
踏入泰山非遺體驗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陳列在展臺上的各類非遺文創產品。精美的玉石印章錯落有致地擺放著,旁邊是幾幅裝裱精致的拓片作品,“五岳獨尊”“美意延年”等字樣在紅色宣紙的映襯下格外醒目,古樸而典雅。這些展品仿佛是時光的使者,靜靜地訴說著非遺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實踐隊員不禁駐足觀賞,眼中流露出對傳統文化的好奇與敬仰。沿著展廳往里走,一幅巨大的紅色剪紙作品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一位團隊成員輕輕走近,手指緩緩劃過那繁復而精致的圖案,“囍”字居于中央,周圍環繞著各種吉祥的文字和紋飾,寓意著幸福美滿。這幅剪紙作品不僅展示了民間藝人高超的技藝,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講解員的介紹下,成員們了解到,剪紙也是當地非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拓片等技藝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非遺寶庫。

圖為拓片“囍”字圖 中國青年通訊員 張明迪 供圖
隨后,實踐隊員來到了拓片技藝體驗區,這里是整個體驗館的核心區域。非遺傳承人早已在此等候,傳承人首先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拓片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價值。拓片作為我國古代重要的文獻保存和傳播方式,記錄了大量珍貴的歷史信息和藝術瑰寶,對于研究古代文化、書法、繪畫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傳承人耐心的示范下,實踐隊員開始親身體驗拓片制作。實踐隊員小心翼翼地將宣紙覆蓋在一塊石碑上,按照傳承人傳授的技巧,用噴壺均勻地噴灑清水,使宣紙逐漸濕潤并緊貼石碑表面。接著,她拿起棕刷,輕輕地、有節奏地敲打宣紙,讓其更好地貼合石碑的每一處紋理,仿佛在與歷史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這個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每一個動作都關乎最終拓片的質量。在拓印環節,實踐隊員更是全神貫注,手持拓包,蘸取適量墨汁,然后輕輕地、均勻地按壓在宣紙上。隨著拓包的移動,石碑上的文字和圖案逐漸清晰地顯現出來,仿佛穿越時空,將古老的文化印記呈現在眼前。實踐隊員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拓片,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真切地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藝術感染力。

圖為拓片圖 中國青年通訊員 張明迪 供圖
在體驗過程中,實踐隊員與非遺傳承人進行了深入交流。傳承人感慨地說道:“拓片這門技藝傳承至今不容易啊,現在年輕人對它了解得太少了。但好在政府越來越重視非遺文化,通過打造這樣的體驗館,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和了解拓片,也為我們這些手藝人提供了展示和傳承的平臺。”她還提到,隨著泰山非遺體驗館的知名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不僅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還促進了相關文創產品的銷售,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許多村民參與到非遺文化產業中,有的從事手工藝品制作,有的負責接待游客,大家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越來越好。
實踐活動結束后,實踐隊員帶著對非遺文化的全新認識和深深的敬意離開了泰山非遺體驗館。這次實踐活動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了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在鄉村振興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拓片非遺不僅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精神寄托,它連接著過去與現在,也將照亮未來的發展之路。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關注非遺、了解非遺、傳承非遺,讓這顆璀璨的文化明珠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通訊員:張明迪)

圖為實踐隊員與非遺傳承人合影 中國青年通訊員 張明迪 供圖
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非遺探查實踐隊 責任編輯:劉顏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