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藝體負責人,我很慶幸我有這么一幫敬業認真可愛的伙伴,我見證了大家在備課期間不厭其煩地修改教案、制作課件、磨課,其中紅歌傳唱小組在獲得修改意見,馬不停蹄地修改與磨合,深夜給我發來修改后的錄屏;手勢舞小組也不畏喉嚨發炎的困難,在恢復后繼續磨課;文化交流小組則在準備期間,承擔著課程教學和開營儀式雙重壓力,準時完成任務。每每想到這兒,我心底不禁油然而生一股慢慢地成就感,那既源于我的工作,又源于我優秀的伙伴們,不愧是“團結力量大”啊!
作為“文化交融”課程的設計者,我們團隊起初就商量好要將這節課設計為嶺南文化傳播課,輔以豫粵文化異同點對比。而設計初衷不僅是為了讓河南安陽學生了解到異于北方的南方文化,借此開拓視野、學會包容,也是為了展現中國疆域之遼闊,文化形式之豐富,也恰是祖國大好河山孕育了這些奇怪而又有趣的文化差異。本課程從設計到磨課到上課都十分順暢,組員們能保持共識一致,認真負責,故而進度也較快。不過遺憾之處在于嶺南文化之博大難以盡數濃縮為短短的四十分鐘,若是有機會,我更希望學生們能親自用雙腳丈量嶺南,親身感受嶺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