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紅色蹤跡,探憶崢嶸歲月
——“返家鄉”社會實踐心得
志在心中,愿在行動,以星火之名燃青春之光,是我們青年一代的使命,更是青年一代的責任。滔滔黃海水,紅色起錨地。我的家鄉是一處紅色港灣、是“海上生命線”的始發地、是新中國海上武裝的誕生地——江蘇省東臺市弶港鎮。——“返家鄉”社會實踐心得
這次的“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對生活了十八年的港灣有了更深的情懷,讓我離那段紅色的歷史更進一步。1941年,新四軍蘇中海防團在南通如東成立,可當時沒有海防團自己的船只,于是時任蘇中軍區司令員的粟裕派人來到東臺弶港,帶回了十多條弶港人民世世代代打魚的“紅帆船”。漁船改造的紅帆船成了新四軍的主力戰艦,擔負起了保衛海上根據地,護衛海上運輸線的重任。
“紅帆船的紅帆是過去大樹長的那個樹皮,是專門染這個布的,在沿海一帶幾乎每個村都是用的這個帆。”在實踐活動中弶港鎮的居民周其林爺爺告訴我們。在解放戰爭中,弶港300多名漁民和54艘紅帆船參加渡江戰役,解放舟山群島戰斗,在歷次戰爭中許多弶港漁民血染風帆,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紅帆文化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文化的偉大與重要性。它不僅僅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更是我們思想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作為紅帆少年,應該將“無私無畏、不屈不撓、敢作敢為、重情重義”的紅帆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學習當中,將它傳承下去。
“返家鄉”社會實踐雖然已經接近尾聲,但那些漫長久遠的歲月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讓我明白了少年之責任,是帶動傳統文化走到舞臺中央,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獻出自己的力量。

學校: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會計金融學院
專業:大數據與會計
班級:會計2204
姓名:戴嫻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