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與旅游學院:鄉村旅行,內陸沿海皆可行
現代社會的人們對旅游有著不同的期待和需求,尤其在城市生活壓力大、環境污染加劇的情況下,追求一種放松、健康的生活方式變得愈發重要。針對這種需求,漁旅產品體驗作為一種結合自然風光、文化體驗和農村生活的方式,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冬天的記憶在天空凝結成濃濃的霧,在原野集成厚厚的雪,在湖面結成薄薄的冰,在樹林化成素素的霧凇,在窗玻璃上開成淡淡的花。在冬日的暖陽下,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實踐隊來到了淄博市金馬村進行社會實踐。在進行實地調研探訪內陸地區進行漁旅體驗的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們深入了解了人們對海濱漁旅活動的期盼、對鄉村旅游的看法和建議,以及內陸和海濱旅游項目之間的吸引力對比。走訪鄉鄰,廣泛收集群眾看法。首先,我們對于海濱漁旅活動的期盼進行了調查。許多人認為海濱漁旅活動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清新自然的體驗,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壓力,以放松心情、凈化心靈。人們期待在海濱地區盡情享受來自大海的清新空氣、優美的海景、豐富多樣的海鮮美食以及休閑的漁村生活。他們期盼通過參與漁港、漁船等體驗項目,感受到豐富的漁民文化和傳統漁業方式,體驗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
然而,也有一些人認為海濱漁旅活動存在一些問題,如過度商業化、環境污染、游客過多等,使得原本寧靜的海濱地區變得喧囂擁擠,失去了原有的自然風光和文化氛圍。因此,他們希望海濱漁旅活動能夠在開發和經營中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保持原生態的風貌,讓人們在享受美景的同時也能夠尊重當地的習俗和傳統。

圖為實踐隊員在金馬村走訪當地村民。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呂心宇供圖
與海濱漁旅活動相比,鄉村旅游在內陸地區的發展也備受關注。鄉村旅游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古樸的民俗文化和豐富的鄉土特產而備受青睞。在我們的社會實踐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轉向內陸地區的鄉村,希望通過參與農家樂、鄉村民宿、農耕體驗等項目,感受到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祥和。對于鄉村旅游,人們的看法和建議也各不相同。有人認為鄉村旅游能夠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夠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促進城鄉交流與融合。然而,也有人擔心鄉村旅游過度開發會破壞當地生態環境,擾亂當地居民的生活秩序,希望在發展鄉村旅游時能夠平衡好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的保護。

圖為實踐隊員在金馬村向群眾收集調查問卷。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呂心宇供圖
比對差異,體會各色獨特之美。在內陸和海濱旅游項目的對比中,我們也發現每種類型的旅游都有其獨特的吸引力。海濱旅游以其獨特的海洋景觀、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漁民文化深受人們喜愛,是許多人放松身心的首選。而內陸地區的鄉村旅游則更注重自然風光、鄉村文化和農耕體驗,提供了一種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讓人們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一種難得的寧靜和舒適。
在進行這次社會實踐之后,我深刻感受到不同類型的旅游項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意義。海濱漁旅活動讓人們感受到大海的雄偉壯美和漁村生活的樸素真實,而鄉村旅游則讓人們體驗到自然的寧靜與恬淡,感受到鄉村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因此,我認為在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平衡各種類型旅游項目的發展,保持初心,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讓人們在旅途中獲得身心靈的滋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休閑和放松。

圖為在“情系三農”實踐隊成員在金馬村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供圖
總的來說,在這次對內陸地區漁旅產品體驗的社會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了人們對不同類型旅游項目的期盼和需求,以及對旅游業發展的看法和建議。希望我們的社會實踐經驗能夠為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和人們的休閑生活提供一些啟示和借鑒。讓我們共同努力,打造更加美好、健康的旅游環境,讓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到旅行帶來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