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冒著生命危險,在一份生死契約上摁下鮮紅的手印,由此掀開了中國農民改革的序幕,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臺,助力中國改革縱深推進。小崗村因此被視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在中國改革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在四十多年農村改革發展實踐中,“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和“扎根基層一心為民的沈浩精神,經過不斷豐富,逐漸沉淀和凝練為“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

6月17日下午三點,我們小隊成員,車越康,張文濤,徐坤一同前往小崗村公墓。三人滿懷敬意,緩步來到人民村官沈浩同志的墓前,深深鞠了三躬,并繞著墓碑行走一周,向著這位扎根基層,一心為民的人民村官表達最深切的哀思。
隨后,我們舉起右手一同宣誓“中國共青團入團宣誓詞”,并表示我們必定努力學習,時刻以沈浩精神警醒自己,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好,做一個大寫的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我們三人前往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在那里我們看到了十八位農民的鮮紅手印,看到了部分大包干帶頭人的合影······

大包干讓農民從大鍋飯的社會模式下解脫出來,有了生產生活的自主權,提高了勞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農民的生活水品得到了顯著提高,國家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讓農民和國家雙重收益。
此次暑期實踐活動豐富了我們小組成員對小崗村的認識,深刻了解了小崗村的精神,有助于堅定小隊成員的理想信念,深刻感悟小崗精神,位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豐富的精神指導。而團隊成員也必將堅定踐行新時代小崗精神,承擔起社會的責任和擔當,為國家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