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西澤”小隊前期進行問卷制作以及訪談問題設計,詳細制定實踐計劃。根據前期實踐規劃,團隊于7月25日—7月26日前往曲靖市會澤縣考察西澤竹編進社區的活動。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當地政府號召貧困群眾和弱勢群眾進行竹編手工藝的培訓學習,實現社區居民有一門手藝養活家庭和社區再發展的愿景。7月27日—7月28日,團隊前往西澤鄉參觀了西澤竹藝協會,考察西澤當地農產品——葡萄、西瓜和柿子,在當地發放調查問卷和進入西澤戈平村訪談村民等。7月29日—7月30日前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尹德飛工作室和云南大學實踐隊一起參觀竹編展館以及訪談傳承人。在為期六天的實踐調研活動中,采訪尹師傅時了解到他也曾嘗試通過抖音等網絡線上宣傳,奈何自身時間和技術條件限制,但效果并不明顯。團隊發現西澤竹編產業發展存在發展自生動力不足,傳統手工藝無法適應市場變化,技術傳承方面后繼匱乏,技藝傳承人存在斷代等。
根據發現的問題,本團隊提出西澤竹編新的發展模式:一是采取“非遺+n”的發展模式,通過“非遺+產業+鄉村振興”,將傳統手工藝與時尚,文化,生活相結合,讓竹編在傳承中走出特色產業路。二是從中高端藝術品和常態化產品兩大類入手,將藝術路線和生活路線結合發展。三是需要多方進行聯合支持發展,即提出“農文旅政校企”聯合發展模式。從竹編產業發展模式、竹編產品特色服務和竹編發展舉措改進層層遞進,推動西澤竹編產業的創新性發展。
西澤竹編有著橫縱交錯的自然之美,是記憶中的鄉愁。西澤竹編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團隊將創新銷售模式銷售西澤當地竹編產品和農產品,將助農落實在實處。通過非遺竹編創新性發展,抓住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出文化經濟發展雙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