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貼合小學生的發展需求,實踐團特別制定了興趣培養大課和一對一作業輔導小課兩種模式。為了更專業的講解,提升授課質量,實踐團成員在前期準備過程中匯總了各自的特長與興趣,并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結合當今對于實踐動手能力和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的需求,實踐團最終確定興趣培養面向全體同學,教授剪紙折紙、中國詩詞和日?茖W三類課程,每類課程均為三課時。
在確立了興趣培養課程的授課內容后,實踐團相應的授課成員開始安排具體的授課時間與內容。
剪紙折紙課由楊昕怡授課。結合了十二生肖,第一課時她選擇帶領同學們折小兔子;因實踐活動開展時間臨近過年,她又根據春節的相關習俗,教同學們制作燈籠;最后為了培養同學們對中國民間手工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她在最后一課時與同學們一起剪窗花。
施君澤負責教授中國詩詞課程。他結合小學生必背古詩,精心選擇了《贈汪倫》、《回鄉偶書》、《沁園春·雪》等經典詩詞共六首。授課過程中,他圖文相結合,不僅教會同學們正確的讀音,還聲情并茂的描繪詩中所呈現的場景,便于小學生們更形象的理解詩中的意境。
李錚同學則擔任了日?茖W課程的教學任務。他首先播放簡單的科學實驗現象,引起同學們的好奇心理,然后由現象到本質,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同學們解釋現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讓同學們關注身邊的物理現象,并在最后號召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
在興趣培養課程中,同學們可以隨時提問,遇到困難也可以打開視頻,實踐團成員們會耐心地進行指導。實踐團成員還給同學們布置了少量的課后作業,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回顧所學的知識。同學們也會認真的在輔導群里拍照打卡。
在每堂課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們會及時進行總結。例如在本堂課中發現小朋友們有些難以理解,他們就會在下次課中降低難度,方便同學們理解。另外,實踐團成員們也發現同學們偶爾會有遲到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前期的宣傳不到位,上課時間分散導致的。所以實踐團成員們開始提前通知上課的時間,并介紹課程的大致內容和所需材料,給同學們充足的準備時間
通過本次實踐,實踐團成員表示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更是在團隊協作配合的過程中學到了許多。本次支教的時間雖短,但若能在同學們的心中種下興趣的種子,對于實踐團的成員們來說,便是一次意義非凡的筑夢過程。“云端筑夢”實踐團將在筑夢的道路上克服困難、勇于探索,幫助更多的同學發現興趣,挖掘潛力,勇攀夢想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