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響應團中央的大力號召,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探尋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2024年12月20日,山東大學”三澗溪暖,追光而行”實踐團抵達三澗溪村開展鄉村振興調研活動,通過參觀村委展覽和影片介紹、古建筑村落的瀏覽、對當地村民的采訪、村中龍頭企業的調查等方式,對三澗溪村新時代的發展模式進行了全面的了解,感悟到黨的帶領下三澗溪村村民生活的巨大變化,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積攢了寶貴的經驗。
黨旗引領 聚力振興
黨旗引領風帆勁,走在前列譜新篇。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團隊成員細致瀏覽了三澗溪鄉村振興展館的全部內容,在黨群服務中心和村委會中見到了三澗溪村的發展歷程。團隊了解到,三澗溪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把黨建工作融入到鄉村振興各領域,推動鄉村振興。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下,三澗溪村正朝著美麗幸福的新鄉村邁進。
發掘歷史 文化興村
寓教于樂除陋習,潛移默化樹新風。團隊成員進入三澗溪村中,看到了大量明清時留下的建筑和文物,親身進入到元朝時留下的地下通道。三澗溪村始終堅持保護古村落和歷史文物,構建“家”字型平安建設管理體系,深化移風易俗、文明傳承,開展文化活動,推動文化振興,以黨風帶家風促民風蔚然形成。
由后超前 時代騰飛
團隊成員與當地村民訪談對話,一個個清楚條理的問題,一條條細致深情的回答,三澗溪村由落后到發展超前的巨大變化在村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鄉而不俗,土而不粗”,三澗溪村從貧窮落后,民風混亂收入低,到民生發展、騰飛領先,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一條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
科技先行 智慧農業
沒有產業支撐,村級發展就是無源之水。團隊成員來到當地龍頭企業,參觀了當地智慧農業的種植大棚和綠色發展模式。三澗溪村通過流轉土地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園區壯大集體經濟,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動產業振興;實施環境綜合整治,通過舊村改造、建設新型社區、打造美麗鄉村,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生態振興。三澗溪村的發展模式,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成功“讓農業成為讓人羨慕的行業,讓農村成為讓人向往的地方”。
抓人強才 引賢聚智
團隊成員進入農事匯展館參觀,了解到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從當地大學生回鄉創業實際情況,深刻懂得,只有匯聚起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人才隊伍,才能盤活鄉村資源,催生鄉村發展的強大動能。三澗溪村堅持“外引”“內培” 相結合,挖掘三澗人才資源,匯聚三澗發展合力。
步履深深,囑托殷殷。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三澗溪村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一心一意謀發展,心無旁騖抓落實,在打造齊魯鄉村振興樣板上當標兵。
本次對三澗溪村的調研活動,團隊充分認識到三澗溪村以黨建為引領、以黨風帶家風促民風、引進人才發展智慧農業的重要發展模式,感悟到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磅礴偉力。三澗溪村為我們擘畫了鄉村振興的嶄新藍圖,更探索出一條溫情暖暖的希望之路,一部鄉村振興的青春之歌。(山東大學 范令瑄)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