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炎炎夏日,我們政研雙減隊進行了關于農村學生家庭教育困境和提升機制的社會實踐活動。7月6日,我們政研雙減隊在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鎮進行了訪談和調研。在這個偏遠的小鄉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的現象十分普遍,村莊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和老人,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忙于生計,老人便成為照管孩子的“主力軍”。在調研過程中,令我最為印象深刻的是一名二年級學生的父親,由于家人生病他不得不在暑假回到家鄉,他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務工人員,學歷只達到小學水平,早早的就去大城市打工了,他整日忙于生計,并不是特別關心教育政策。根據訪談,我得知了他并不了解雙減政策,只是從與工友們的閑談中得到了關于輔導班被叫停的信息,他說他不了解國家整治輔導班的用意何在,他覺得農村孩子上學是唯一的出路,如果連上輔導班去提升自己成績的機會都沒有,只會讓農村孩子更加落后于城市孩子,不能夠改變自己貧窮的境況。而與之相反的是一位上過高中的母親,她堅持要留下來陪伴和教育孩子,她認為提高成績固然重要,但一定要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能讓年紀尚小的孩子壓力太大,這樣會造成他們的心理負擔加大,反而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國家制定這個政策,就是要讓孩子們不要成為分數的奴隸,而要挖掘自己更多的興趣點,尋找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讓孩子們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從這次訪談和調研中,我發現農村地區大部分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們的教育,不管雙減實施與否,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通過學習來獲得自己美好的人生,雙減政策或許讓一些家長感到困惑,不能理解,但大部分的家長還是能夠從減輕孩子們的壓力中減緩焦慮,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孩子的興趣上,幫助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但另一方面,農村的家庭結構十分不利于對于孩子的教育,缺乏父愛或者是母愛的孩子們很容易被自己的爺爺奶奶奶慣壞,這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學習習慣,雙減政策實施后,雖然父母的經濟壓力變小了,孩子的學習壓力也變小了,但這也很有可能會助長孩子的貪玩習性。這次的實踐讓我了解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農村學生家庭面臨的教育困境,而對于這些困境,需要孩子、家長和老師協同合作,形成合力去解決。
作者:大學校園網來源:大學校園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