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一顆赤誠的心,我加入了學院“聚愛成行”貴州支教團隊,前往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德旺鄉進行支教活動。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要去這么偏僻的山區,同學好奇、家長不解,對于這個問題,我也曾思考過很多遍,是為了加上那點學分?亦或是為了利益?為了在以后的簡歷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我想說,是為自己的教師夢積攢經驗、為了將自己奉獻給社會……不可否認,我的理由都帶著強烈的理想主義。但是,每一次的翻山越嶺都會因為一個個純真的笑容而值得,每一天的支教時光都會因為一雙雙用力揮別的小手而珍貴。

在歷經10小時高鐵、2小時大巴后團隊終于抵達目的地,這一路,一座座巍峨的高山掃過我的眼睛,玉米穗搖曳身姿,襯在褐色土地上的嫩草,如梵高筆下的原野。
面對四面環山、基礎設施落后的德旺鄉,對比繁華的江蘇,擁有先進的教育資源、交通便利、商鋪林立、車水馬龍。而在這里,只有破舊的房屋、簡陋的學校、大多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留守兒童……鄉村振興振興不應該只是空喊口號,更需要吾輩青年做出實際行動。
這次的支教是我第一次正式站上講臺,雖然學生都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雖然上課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天,雖然我的講課略顯青澀,但于我而言是無比珍貴的經歷,我們抱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心來支教,通過親身體驗鍛煉自我的才干、培養韌性。

在帶隊老師的建議下,團隊進行了一次小小家訪,帶去必需的生活用品及文具用品,寄予大山的孩子以無限的關懷。經園長介紹,了解到中班的這位小朋友的家庭十分困難——父親是最普通不過的農民工,而母親身患疾病,無法工作,全家人的經濟來源僅靠低保和父親打零工維持。夫妻倆老來得子,為了小朋友上學方便,在幼兒園附近租了一間三四十平米的小屋子,屋內設施簡陋,一個灶臺、一張床、一張缺了腿的小桌子,這便是他們所有的家具。走進那間小小的屋子,她的母親十分局促,面對大家的目光,雙手都不知該往哪里放。我忍不住鼻酸,寧可租房也要送孩子上學,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讓人深受感動的是,即使小朋友的家庭條件不好,在班級里也毫不起眼,但她的臉上總是掛著天真無邪的笑容,每天乖巧地和新老師們打招呼、分享自己在幼兒園努力做好的玩具,對未來滿懷希望。
日子一天一天過,與孩子們相處越來越多,我們與他們之間的故事也越來越多,感情也就在心中慢慢滋長。支教不只是一個任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回望征途千山遠,翹首前路萬木春。愿孩子們以后的日子都會如彩虹般絢爛多彩,走出大山,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小小少年的肩上能擔當的起清風明月,待到學有所成,為家鄉建設獻出自己的力量。
帶著熱情、迎著晨曦,我們團隊將再德旺社區為小學生開展下一個忙碌而充實的支教生活,為孩子們架起了解世界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