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里,實踐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大一新生的我,在寒假期間加入了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耕海牧漁社會實踐隊”,收獲頗多。在隊長和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到達了日照、青島、威海、東營等多個城市,不僅領略了不同地區的美麗風景,而且調查了沿海居民藍色食物食用情況,了解了綠色種植模式下的農作物,向居民普及了大食物觀理念。
探索藍色食物奧妙 筑牢遼闊藍色糧倉
社會實踐的第一站,我和隊員們來到了山東省日照市山海天景區和張家臺碼頭。通過與當地居民的熱情交談,我們發現沿海居民日常食用海鮮的頻率較高,身體都很健康,高血壓等常見疾病很少見。通過他們臉上洋溢著的燦爛的笑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當地居民熱情爽朗的心態以及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此外,我們還在這里進行了大食物觀和藍色食物宣傳科普活動。我負責的是則制作剪紙繪畫書法等藝術作品,張貼在社區宣傳欄中進行宣傳。在制作剪紙作品的過程中,我被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所震撼。紅紙,一疊一展;剪刀,一起一落。一幅美麗的剪紙作品誕生只需如此。將一個個用剪刀剪出的憨態可掬的海洋生物科普給社區居民的時候,我也意識到了藍色食物對國家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以及人類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

圖為日照市張家臺碼頭。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大棚助力鄉村振興 綠色踐行大食物觀
告別了熱情的沿海居民,我們來的美麗的青島市。在此之前,我對青島的印象還是碧海藍天,紅墻綠樹的海濱城市。來到即墨區金口鎮我才發現原來青島還有不少綠色蔬菜和大棚蔬菜。一走進溫室大棚,里面暖意融融,泥土的芬芳迎面撲來。西紅柿、黃瓜、辣椒、茄子等蔬菜已經掛滿枝頭,茼蒿、芹菜、甘藍等青翠碧綠,一派豐收景象。種植戶們正忙著進行摘葉、除蟲、施肥等一系列管護工作,確保蔬菜“健康成長”。看到我們來了,一位叔叔熱情的向我們分享了剛摘下來的黃瓜。他感慨道:“多虧了現在科技的發展,能讓我們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蔬菜啦。”在這里,我見識到了蔬菜大棚里高科技,同時也對大食物觀的實現途徑有了新的認識。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如今的村莊,集體強了、村民富了、村貌美了,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高了,村民也從大棚里“種”出了好日子、好“豐”景。

圖為社會實踐隊隊員參觀蔬菜大棚。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國彤 供圖
吾輩青年攜手同行 傳播大食物觀理念
陸游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這次的社會實踐已經落下帷幕,但是它對我的影響卻沒有消失。因為社會實踐,我了解了大食物觀理念,發現原來我們不只可以向耕地要食物,海洋、森林......這些都可以變成我們糧倉。因為社會實踐,我見識到了蔬菜大棚和綠色小麥的高科技,也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以及關鍵技術對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為社會實踐,我的溝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得到鍛煉,寒假生活變得多彩而又意義。讓我們當代青年攜手同行,普及大食物觀念,保護國家糧食安全!(通訊員 華濤)

圖為社會實踐隊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