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地后,不少農村家庭因為家庭教育意識薄弱沒有正確領會精神要義,誤讀了政策要求,農村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問題亟待解決。2022年7月11日,曲阜師范大學政研雙減隊赴山東省煙臺市、濟南市、日照市開展實踐調研,探索“雙減”政策背景下農村家庭教育的提升機制,從農村家長的角度指出了家長們應該保持的姿態。2021年9月,國家“雙減”政策正式落地,“雙減”一是減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二是減輕校外培訓負擔。自此,政策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后書面作業的時間有嚴格的控制,對此農村家長群體呈現出兩種心態。大多數家長拍手叫好,極少數家長憂心忡忡。表示擔憂的部分家長認為,“雙減”政策之前,孩子可以每天在校外培訓班里多做一些強化練習,現在孩子回家后沒有了作業,上網課的時間也有限,自身文化程度低,根本輔導不了孩子。這一部分家長擔心“雙減”后自己孩子少了許多作業訓練,學習上的競爭力會下降。對于拍手叫好的家長,我本以為他們是真正領悟了“雙減”政策的內涵,認為“雙減”政策能為他們的孩子提供全面發展的機會。直到2022年7月11日,我參與有關“雙減”政策落實情況的調研,我否定了之前的認知。原來他們說“雙減”政策好的原因是:孩子在學校寫完了作業,不用家長輔導作業、不用檢查簽字,關于孩子的教育他們沒啥事了。這一類家長狹隘地認為教育孩子就是指導、督促孩子完成學科方面的作業,認為“雙減”徹底解放了他們,從而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學校。從此可以看出,不少農村家長沒有正確領會“雙減”政策精神,誤讀了政策的相關要求,慶幸自己從教育中脫身,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向了學校。準確來說,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農村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應得到重視。
這些家長尤其是農村家長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我在與幾位農村家長的訪談交流過程中找到了答案?偨Y來說概括為三點:家長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家庭教育意識;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方式不科學;家庭缺乏正常的育人氛圍。生活中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面鏡子,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時代在快速發展,教育理念在不斷更新,但是受農村經濟、文化、思想的制約,很多農村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因此農村家庭教育相比于學校教育呈滯后的現狀。
作者:大學校園網來源:大學校園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