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寒假支教已經結束了。我們隔著屏幕,隔著遙遠的時空,逐漸從陌生走向熟悉。
雖然是最后一天,但所有老師和同學都站好了最后一班崗,我們珍惜著這所剩不多的時光。今天的最后一節課是結營儀式,有些同學可能對這一安排并不十分了解,坐在屏幕前等著老師來上課。當老師說是最后一節課的時候,不少同學向老師訴說著不舍,在課程結束時留戀地說著再見。這或許便是此次支教的意義所在吧,短短的幾天,我們所教授的知識十分有限,但我們每個人都在用心做好這一件事,用心講好每一堂課,用心地批改每一次的課后作業;同學們也認真地聽課,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后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心與心,情與情的碰撞間,鐫刻著難忘的回憶。
我們也看到了同學們身上不同的特點,有的活潑,有的內向,在剛剛接觸時,我們是陌生的,但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走向彼此。
在結營儀式上,老師代表發言時說的最多的或許便是第一堂課時的緊張,我們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參加支教活動。在那之前,我們的身份是學生,而當我們開始支教之行后,我們的身份轉換成了老師,我們努力地想要扮演好老師這個角色。師者,所謂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把自己知道的講給孩子們聽,也努力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第一堂課的時候,不少老師是緊張的,同學們則是靦腆的,所以,也許第一堂課的效果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若是線下教學似乎還比較好互動,但如今線上的形式無形中給老師和同學們都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老師們不斷地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地修改自己的教學方案,想要讓同學們參與到教學當中來,讓同學們學有所獲。老師們在努力,同學們也在努力靠近,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師和同學們漸漸熟悉了,同學們開始敢于打開麥克風,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這個時候,老師們是激動和欣喜的,是對教學成果的欣慰,也有為同學們所信任的感慨。
這次支教之行,還有一點是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不少孩子在此之前從未學習過英語,他們沒有英語課,也不會讀二十六個字母,英語對他們而言是極其陌生的。從中我們不免再次提及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教育資源不均衡”,這個問題過去存在,現在存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存在。我們沒辦法在短期內解決它,但這顯然不容忽視,短暫的支教注定無法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未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次支教活動已經結束,或許它并不完滿,但它承載著志愿者老師們的努力,承載著孩子們的希望,還有家長們的信任。我們彼此道別,期待著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