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安天下,農穩社稷。”糧食的重要性于我們不言而喻,其不僅是國計民生的基石,也是國家安全的底線。2024年寒假期間,曲阜師范大學“耕海牧漁”實踐隊從實際出發,進行大食物觀的相關實踐,調查過程中,實踐隊員們都深深感受到了糧食生產對于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本次實踐不僅僅是一次學習,更是一次對現代各類食品生產產業發展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學習概念思想,走近大食物觀
為方便后續實踐工作的展開,我們首先對大食物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學習。大食物觀是指注重食物的質量、新鮮度和營養價值,追求高品質、健康和環保的飲食理念。與傳統的食物觀念相比,大食物觀更注重食物的原生態特征,提倡多元、健康、營養和安全的飲食方式,著眼于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通過大食物觀學習,我意識到自己在飲食方面的偏見和盲點。此前,對于食物,我往往持有一種“只要吃的飽就行”的態度,對食物的質量和健康屬性缺乏深刻的認識。在學習中,我逐漸領悟到食物的品質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到科學的飲食搭配和食物質量安全對于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

圖為實踐隊員一起學習相關概念。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鈺晴供圖
尋訪沿海漁村,探索“藍色食物”
“藍色食物”作為高營養價值的食物種類,是人類重要的食品來源之一,對食品供應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解其對沿海居民飲食結構的影響,我們來到了沿海漁村張家臺,在這里,海洋“珍饈”所處可見,豐富多樣的“藍色食物”為沿海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飲食選擇,大大滿足了他們對于不同口味和營養需求的追求。在沿海居民的心目中,“藍色食物”不僅僅是食物,更是連接著他們與海洋、與家庭的情感紐帶。在這里,我們也了解到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藍色食物”的生產效率和品質也在不斷提升,“藍色食物”的市場也在不斷擴大,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飲食選擇。我也深信在未來,“藍色食物”將成為餐桌上的主打食材,成為健康飲食和環保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藍色糧倉”的進一步充實,能夠滿足人民對鮮活水產、優質營養的需求,滿足新時代大食物觀需求。

圖為實踐隊員在張家臺漁港的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深入蔬菜大棚,解密“綠色菜籃”
為從不同角度了解大食物觀對不同種類食物的影響,我們走進冬日蔬菜的第一生產線——蔬菜大棚,就大食物觀對蔬菜種植的影響展開了實地問訪。一走進我們就發現大棚內的蔬菜長勢喜人,與外面寒冷蕭條的景色相比,大棚內部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在與種植戶的交談中,我們得知為迎合大食物觀下消費者對于優質有機綠色農產品偏好,他們減少了對化肥農藥等的使用,并更新了種植技術。在大棚優質綠色農產品調查中,我對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局限性逐漸顯現出來,而大棚種植技術的引入和現代農業科技的應用,使得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更加高效、穩定和環保。我深刻認識到了現代農業科技對于糧食安全和農產品品質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了農民在推動農業科技發展中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圖為蔬菜大棚內部景色。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國彤 供圖
在大食物觀的指導下,我意識到食物對于我們個體和整個社會的重要意義。食物不僅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物質,更是連接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它代表著土地的力量和豐饒,也承載著農民辛勤勞作的情感和付出。大食物觀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對食物的認知,也讓我明白了珍惜每一份美好的味道所蘊含的辛勤付出和豐富情感。我深信,通過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大食物觀和大棚優質綠色農產品的理念將會得以傳承和發展,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更多的福祉和益處。(通訊員:李國彤)